中国警方重拳治污 环保移送案件超前10年总和
2014-01-05 09:07: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玮 |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马学玲)以整治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去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去年环保部门移送警方立案侦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372起,超过前10年总和。全国警方共立案侦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700余起,已破案500余起,抓获嫌犯1200余人。 环境污染频发引拷问 民众“求温饱”后“盼环保” 从云南昆明“牛奶河”到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再到笼罩全国的雾霾屡屡“爆表”,刚刚过去的一年,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并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警示着国人。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公众认为当前居住地区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日常生活卫生环境不好等问题很严重或者比较严重。 对于这一现实,中国官方有着清醒认识。去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并明确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也指出,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立案侦查700余起刑事案件 抓获嫌犯1200余人 环保执法去年也显著加强。2013年年初,为统筹推进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部署各地摸排上报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有关线索,以公安部名义挂牌督办19起重点环境污染案件,统一指挥有关公安厅局积极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派出5个督导组,先后10余次赴河北、云南、辽宁、山东、河南、广西等地现场督办云南牛奶河污染案、广西贺江水污染案等媒体广泛报道、民众反响强烈的重点案件。 作为中国政法系统在打击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力量之一,2013年,全国公安机关主动摸排环境污染犯罪线索,保持对环境污染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据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700余起,其中公安机关调查摸排、接受举报近300起,环保部门移送300余起,已破案500余起,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00余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 此外,多个地方司法机关成立专门机构,向环境污染案件频频“亮剑”。譬如,河北省公安厅成立了环境安全保卫总队,从11月18日至今,该省公安机关出动警力2510人次,会同环保部门联合执法735次,查处污染企业1414家。山东省公安厅成立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全省17个地级市中有14个成立对口的侦查支队,该省公安机关去年共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23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96人。 建章立制整饬“顽疾” 环保移送公安案件超10年总和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法系统围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制度建设动作频频。 一方面,切实强化公安与环保部门的合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建设。11月4日,公安部、环保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安和环保部门的职责。 “这规范完善了执法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和制度,有利于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形成打击犯罪的整体合力。”公安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环保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372起,超过10年的总和。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制定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为基层办案提供有力法律武器。在公安部的积极参与下,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加大了惩处力度,严密了刑事法网。 分析指出,在治污“一盘棋”中,一定要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合力。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强调,环境保护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上。(完) |
相关阅读:
- [12-20] 多地对靠限车治污治堵形成依赖 被指忽略公众感受
- [12-31] 环保部暗访治污 33家企业被点名
- [01-03] 纽约有望2014年实现治污目标
- [12-12] 专家:城市雾霾罚款要从行政经费里扣 用于治污
- [12-20] 不罚排污钢厂,凭什么逼迁村民
- [12-26] 搞笑囧图百看不厌
- [01-02] 治污别止于副市长“怒批”
- [01-02] 治污要放“狠话”,更要下“狠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