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日电 据英国媒体2日报道,全世界光污染日益严重,使得人们对黑暗的态度发生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黑暗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入到拒绝光污染的行列中来。在现代城市制造出来的人工白昼中,人们希望再次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希望终结危及野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过度照明现象。 为吸引游客,世界各地许多地方正在竞相证明,自己这里有真正的黑夜。例如,上个月,英国又有两个“暗天地点”(Dark Sky Places)得到国际暗天协会(IDA)的认证。一个是位于苏格兰西海岸的科尔岛(Isle of Coll),另一个是英格兰最北部一个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基尔德森林(Kielder Forest)和诺森伯兰国家公园(Northumberland National Park)都在这个保护区内。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首席执行官海迪莫特拉姆(Heidi Mottram)表示:“研究黑暗的夜空和天文学,已经成为该地区居民的酷爱。” 全球迄今已有总共24个“暗天地点”得到IDA认证,其中有6个位于英国。IDA的总部位于美国。这个组织眼下正在依据夜空黑暗程度、以及抗击夜间过度照明的决心,来评估其他许多候选地。IDA理事长斯科特愠德尔相信,自人工照明设备发明以来不断变得更加明亮的世界,如今即将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重新拥有真正的黑夜。 他表示:“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找回人类文明诞生之前那种壮美夜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光污染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存,此外,过度照明也浪费了大量资金和能源。” 卡德尔表示:“当人们在拥有真正黑夜的地方呆过之后,他们就会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减少不必要的照明。” 在法国,一项要求企业在凌晨1点至早上7点之间关掉室外照明设备的法律在2013年7月生效。在英国,由“英国乡村保护运动”和英国天文协会联合举办的年度全国“观星”活动结果显示,潮流可能刚刚开始逆转。用裸眼在猎户座观测到30颗以上星星的观星者比例(这是衡量夜空暗度的一项指标)已从2011年的1%,升至2012年的2%,2013年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5%。 即便如此,黑暗天空运动发起人埃玛氠疚罰梘示,这些数据表明,英国绝大多数人仍生活在光污染严重的地区,上述“观星”活动中逾半数的观星者,无法用裸眼在猎户座观测到10颗以上的星星。她补充称:“我们中大多数人无缘于繁星满天的壮观景色,这令人沮丧。” 技术进步有助于打赢这场针对光污染的战斗。有一种新技术,能够让街道和建筑物照明设备发出的灯光向下照射,而非照向天空。英国黑暗夜空运动的协调人鲍勃猠靼桛示:“眼下,英国公路旁安装的向下照射的路灯数量已大大增加。” 此类向下照的照明设备有助于让夜空变得更黑暗,但Buglife首席执行官马特夏德洛指出,这类设备严重干扰了地面上夜间活动生物的生活,尤其是如果它们使用光谱更接近日光的发光二极管、而非传统的白炽灯或橘黄色钠光灯的话。Buglife是一家旨在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慈善组织。 夏德洛表示:“人造灯光照射到池塘、湖泊、河流和海滨的水面上,对这类生物的影响特别严重。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夜间活动生物对水面光照非常敏感。”就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而言,生物学家今年发现了一种利用银河来辨别方向的非洲蜣螂,这种蜣螂在靠近现代城镇的地方就会迷路。 尽管人类对光线并不像夜间活动生物那样敏感,但医学研究人员表示,眼下城市里照明的亮度已足以影响人类健康。路灯或建筑物照明设备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卧室窗户上,即便拉着窗帘,也可能会干扰敏感人群的昼夜节律,导致他们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 许多城市居民认为,户外的灯光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某些时候,灯光也的确可以防止人们被道路上的隆起和其他障碍物绊倒,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人们也普遍认为,明亮的灯光能减少犯罪。但黑暗天空运动发起者认为,后一种说法站不住脚,相反,灯光还会帮助犯罪分子发现目标、找到安全死角和设计逃跑路线。 没有人建议在夜晚完全熄灯。照射方向设计良好的室外照明设备让夜晚变得更安全了。从审美角度而言,一些城市建筑物、桥梁和其他标志性建筑也值得在夜晚被照亮。但我们也需要能更多地欣赏到繁星、皓月和银河照耀下的美丽夜空。 |
相关阅读:
- [ 12-11]工业尾水灌溉农地不妥 台湾学者促灌排分离
- [ 05-23]夜景灯强光直射居民夜难成寐 "人工白昼"何时不扰民
- [ 05-20]壮美夜空图折射繁华都市光污染
- [ 03-26]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因城市光污染改为博物馆
- [ 01-10]满眼尽是"光污染" 福州公交的士LED广告屏比比皆是
- [ 10-26]浦上大道现"光污染" 商场承诺30天内改进景观灯
- [ 11-02]南京拟规范户外广告 治理光污染保护采光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