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2014,世界将会怎样

2014-01-01 19: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谁也没有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就像2013年初,没人想到美国总统会给伊朗总统打个电话,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斯诺登会在大西洋乃至太平洋间掀起惊涛骇浪,而剑拔弩张的叙利亚终于避过了军事干预的劫难……好的,坏的,悲的,喜的,一股脑扑面而来,瞬间又成为记忆。而2014,就这样裹挟着新的希望,呼啸而至。

历史的发展不以年度为界,然而岁末年初,人们总是不免一问:新的一年,这个世界将会怎样?虽然未来难以捉摸,但从历史的轨迹与发展的趋势中,不难找出些许蛛丝马迹,就如马克·吐温的那句话: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韵。

——世界经济转“危”为“机”?经济学家的解读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走强,爱尔兰领衔欧元区退出救助计划,以及拖沓十余年几近绝路的世贸谈判终获突破等利好消息,都为2014年预备了一个温暖的开局。

历史的周期定律告诉人们,“危”与“机”永远相伴而行,要想转“危”为“机”,唯有变革一途。如今,始于5年前的经济危机,正在显露出“积极”的一面——在它的倒逼下,多国于痛苦中走上改革道路。在美国,力推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的奥巴马政府试图扭转危机前过度依赖金融和内需的发展模式;在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调整高福利政策、释放私营部门活力成为共同战略;在日本,“安倍经济学”将短期刺激政策和长期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以求走出多年不振;在中国,从简政放权到推出上海自贸区,从主动放慢经济增速到酝酿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种种明确信号,勾勒出中国经济释放创新红利的远大前景。

2014年,改革的热潮并不会因经济的回暖稍有减退。尤其是2013年末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大幕的正式开启,势必将改革压力加诸新兴市场国家,谁能尽快摆脱掣肘、落实结构性改革,就能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稳占一席之地。

亟需改革的还有作为二战后协调世界贸易流的世贸组织。近年来,在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已成世界经贸发展一大潮流。截至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达到249个。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全球自贸谈判形成太平洋(TPP)和大西洋(美欧自贸谈判TTIP)两翼张开格局,并将在2014年进入扩张阶段。

重重布局背后,是对全球贸易规则制订权的争夺。如何避免竞争“副作用”,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着公平、公正、透明的方向演进,考验着国际机构和政府决策者的智慧。

——和平之春乍暖还寒?回望刚刚过去的2013年,国际局势亦悲亦喜,动荡冲突虽不曾远离,和平曙光却也初露端倪。

幸甚!针对叙利亚的军事干涉终因“化武换和平”化于无形,化武销毁工作在各国奔走驰援下正在进行,为2014年各方谈判打下基础;伊核问题绵延十年,一朝破冰,虽然6个月过渡性协议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毕竟向着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迈出了一步。种种“意外”的发生固然离不开国际形势的风云际会乃至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但背后真正的原因,乃是和平之胜,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决策者们开始意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胜利,亦不靠武力一锤定音。

意识的觉醒只是迈向和平的第一步,更多的行动留待2014年付诸检验。2014年正值一战爆发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几件大事对国际安全局势的走向尤为关键:埃及乱局如何演进?叙利亚和谈成果几何?伊美能否进一步融化坚冰?美国从阿富汗撤出主力部队后,那里怎样才能避免重陷动荡?

——中国世界如何相处?

“如何适应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地缘政治问题”,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格拉特日前如是表示。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再次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机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彼得·德赖斯代尔看到了中国资本更自由流动的世界机遇,瑞银全球资管首席策略师爱德华·邦读懂了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布局谋篇,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专家沃拉萨·马哈塔诺博则希望从行政改革汲取宝贵经验……无论是“不虞之誉”还是“求全之毁”,都折射出各国对中国变革的期许之深。

毋庸置疑,2014年,中国将继续亮眼世界舞台,以行动向世界证明改革之决心,以勇气书写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秋季将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时隔13载再做东道主,世界早已不复当初模样:2001年10月APEC走进上海时,美国是峰会绝对的“明星”,其时“9·11”恐怖袭击尘埃未落,一场“反恐战争”蓄势待发;当2014年来临之际,美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实力却非巅峰期可比,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崛起已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同样在变,从2001年入世在即的喜悦、企盼,到如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成熟、稳重,不变的则是对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坚定信心。

无论阴谋论者做出怎样的揣测,中国的理念其实就这么简单:只有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身发展。“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说的这番话,也是13亿中国人的肺腑之言。对世界而言,只要抱着一颗理解、尊重之心看待中国,就不难发现:一个充满活力、致力于和平与发展、永不称霸的中国,将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利好。

……

百年之后,若再回望2014年,曾经的恩怨纠结或许早已化解,轰动一时的事件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但无论如何,和平、发展的历史洪流不会改变,普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会改变,而这正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亦是中国奋斗的方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