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戴在“豪华衙门”之上的“贫困帽子”
2013-12-25 13:28:5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黄晓夏 |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刘荒、程子龙)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 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 海伦市一位主要领导向记者坦承,虽然已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对政府大楼超标房间进行腾退,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依然令他们深感窘迫和不安。 “请”来的贫困帽子,戴上就没想往下摘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十一五”末,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95元,年均增速高达19.5%。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救助和政策倾斜,这个县级市的领导班子决定,宁要“里子”不要“面子”,开始把眼光瞄准国家级“贫困帽子”。 2010年11月,海伦市正式申请上报省定贫困县。据该报告数据显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近1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70%的农户靠抬贷、借款维持生产生活,扣除人员工资和上划,全市财政收入亏空高达3.5亿元。 2012年初,黑龙江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公布,海伦市“新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一举戴上了“贫困帽子”。一些深谙此道的地方干部窃喜之余,心悦诚服地将主导“申贫”的领导捧为“功臣”,视这顶“贫困帽子”为一项特殊政绩而津津乐道。 至于“申贫”之路的艰难曲折,一位机关干部透露,如果没有过硬关系和超常努力,这顶帽子根本争不到手,当时主要把领导能用的“关系”都发动起来了,虽然贫困县由省里决定,但市领导却还要多次跑北京。 如此“请”来的贫困帽子,哪儿舍得轻易摘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一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贫困帽子”,不仅是图意地方财政上日子好过,可以有财力搞产业项目,更多考虑的还是个人收入、福利待遇的改善,而非数以万计的撑起这顶帽子的贫困人口。 记者查阅了海伦市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发现任何有关摘掉“贫困帽子”的工作目标或时间表。相反,倒是听到有的领导干部叫屈:海伦不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还有更优惠的政策没能享受到。他们中甚至有人认为,没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这顶帽子就保不住,所以脱贫速度和规模都要有“规划”才行。 |
相关阅读:
- [ 12-07]“雏雁计划”情暖湖南衡阳籍在校贫困生
- [ 12-06]复旦大学将自主招生农村优秀学生 农村户籍可申请
- [ 12-05]甘肃庆阳因地制宜引导贫困农民“五变”脱贫致富
- [ 11-19]解振华:中国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不会改变
- [ 11-15]三岁小孩身患多种疾病 高额手术费难倒贫困家庭
- [ 11-14]一名贫困尖子生的大学路
- [ 11-09]香港梅州联会资助家乡逾2000名高校贫困学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