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解“新型城镇化”4难题 社会利益如何调整?
2013-12-16 07:27 王子谦 尹海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中新社三亚12月15日电 (记者 王子谦 尹海明)“低收入、低素质的农民进城,在国际上与之相伴的是贫民窟的出现。如何既避免贫民窟,同时完成城镇化进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15日在三亚财经论坛上提出这样的疑问。 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路径,新型城镇化已经破题,如何稳健推进城镇化,引起参加“三亚财经论坛”专家们热议。 据官方数据,中国城镇化率2012年已达到52.6%,但把没有户籍、未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口“划出”,城镇化率仅为35%。 李铁指出,实际城镇化率低,说明人进城的问题没有解决,公共服务没有解决,“城镇化进程是半城镇化,意味着农民不能从农村土地上彻底脱离出来,还将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专家指出,新的城镇化进程要摒弃旧思维,操作中着力破解四道难题。 难题一:资金如何筹措。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城市建设、综合配套、产业发展、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后的保险、户口等城市化措施投入巨大,如果缺少资金可能停滞不前,但如果靠卖土地解决,又会走老路。 难题二:政策如何执行。李铁认为,如果还按照粗放型发展模式,会给整个城镇化进程带来巨大隐患。 难题三:农民工如何融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说,新型城镇化改革核心和最大难题是户籍改革,其基本出发点是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但李铁提醒,按照现有标准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是否能够做到避免贫民窟与完成城镇化进程的统一。 难题四:社会利益如何调整。李铁说,社会要提前考虑已经福利化的城镇居民如何对待不断进入的外来人口,城市水、电、公共交通等价格因素变动及教育、保障房等公务服务都可能会成为阻力。 与会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从数量型扩张到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政府与市场两者的作用,同时注意不可盲目以国外发展作为参照。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表示,西部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地区,要有别于东部模式,可采取分类进行投融资组合完成城镇化:基础建设要政府先导;产业转移可设立产业基金、发行企业扶持债;特殊区域可实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贷公司等市场道路。 王健林说,未来城市化要实现市民化、产业化和综合配套。要消除二元结构,保障新市民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有良好对接;城区医疗、教育等资源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释放出“以人为本”信号,未来应分步规划,逐个解决核心难题。他说:“如果继续原有土地财政,我怀疑新型城镇化可能很难走出来。” (完) |
相关阅读:
- [ 12-15]新型城镇化凝聚哪些共识?
- [ 12-15]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出台 否定人为造城大拆大建
- [ 12-12]新型城镇化应是“市场的城镇化”
- [ 12-10]叶檀:新型城镇化 地价还会涨
- [ 12-10]上市房企再融资获受理新型城镇化 将成为硬指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