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嫦娥玉兔“入住”广寒宫 中国人千年月球梦成真

2013-12-15 13:55  姬少亭 苑苏文 海明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北京时间15日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小心翼翼地从嫦娥三号着陆器上驶出来,缓缓开到布满尘埃和砾石的月球表面,“广寒宫”迎来了来自中国的新客人。

嫦娥三号是14日21时11分降落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的。它把五星红旗也带了上去。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

“最梦幻的事情,不是听到了中国人用中文控制落月过程,而是看到了中国的探测器传回来的月球表面画面。”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看了电视直播后说。

“人类未来在月球上建造的探月历史博物馆里,中国第一个降落在地外天体的人造航天器,一定会有一个重要位置。甚至,嫦娥三号和月球车玉兔有可能会被原地保留,罩上玻璃罩,供未来的月球游客们参观。”中国科技馆研究员、航天史博士赵洋说。

赵洋说,即将开展的月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是全世界的第一次。嫦娥三号还将用极紫外照相机观测地球电离层,检测地球环境变化。“这不仅是观察地球的另外一个视角,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一项科学研究。”他说。

玉兔携带的测月雷达将通过超声波探测所经之途的地质构造,也是人类首次。赵洋期待,“这能发现月球的新秘密”。

这些期待的背后,是中国人古老的月球梦。两千年前西汉人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中记载,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月球,住在了月宫中,成为了那里的精灵。

而从清末起,中国人已能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月球。1903年,鲁迅把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从日文转译成中文。鲁迅为这篇科幻小说取名《月界旅行》,并在辨言中写道:“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1904年,一位署名“荒江钓叟”的中国人在《绣像小说》上连载章回体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这是目前可以查到最早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30岁的清华大学博士、科幻作家飞氘说。

小说中,反清复明志士龙孟华,刺杀清朝大员,不幸失败,亡命海外。他最后找到了失散的妻子,与她一起乘气球飞向月球,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飞氘说,在晚清,月球已经不再仅仅是古典文化中那个有神灵居住的神话空间,“荒江钓叟”为月球赋予了现代异域乌托邦的内涵。

1905年,徐念慈在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中,写中国人到月球上获得真知,在“广寒宫”中发明先进的“脑电”技术,终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于世界。

到了1909年,陆士谔写出了《新野叟曝言》,其中写到,为了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中国皇帝下令造出“飞舰”,准备移民月球等地外星球。

战乱和动荡,使得中国人对月球的想象,在很长时间里中止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对月球展开了憧憬。

2002年,女科幻作家凌晨写出了她的经典长篇《月球背面》。书中,2055年,中国人兴建了美轮美奂的月球城,名曰“龙城”,在那里,中国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凌晨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即2003年底,时任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的孙来燕向中外记者透露了一个重大新闻:2004年,中国将正式启动探月工程。

刚好十年过去,中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实现软着陆。

“经过千年对月球想象的变迁,如今,中国探测器重新接受了古典神话的命名。”飞氘说。

“真正的登月,比科幻要精彩得多。”刘慈欣说。

刘慈欣说,尽管人类已经有很多太空活动,但这是他第一次从头到尾,“实时、全程”看到人类的探测器降落在外星球,“非常激动”。

刘慈欣被邀请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的发射。这也是第一位被邀请到现场观摩中国人宇宙探险的科幻作家。

作为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对探月的每一步艰难深有感触,尤其对自主着陆过程,他印象最深。“完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姿态调整,悬停,很流畅,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很不容易。”

刘慈欣认为,这甚至为通讯时滞更长的火星登陆铺垫了可能性。

在擅长宏大想象的刘慈欣的眼中,未来人类对月球的利用将是波澜壮阔的画面。在他的一个小说创意中,人类在月球上铺满太阳能板,将能量输送回地球,从而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

而29岁的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她的新短篇中,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了一道可以弹奏的琴弦,为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浪漫色彩。

赵洋认为,月球之所以对全人类都充满吸引力,是因为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月球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有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引发江河湖海的潮汐,人们依照它的变化制定历法,用诗歌和音乐歌颂它。人们能看到它,就觉得应该去探索它。”

“而今天,科技让中国人用新的眼光看待月球。”赵洋说。

赵洋说,天气晴朗的夜晚,肉眼可以看到嫦娥三号降落的虹湾区,但看起来很近的月球,实际上很难抵达。“挣脱地球引力还是很难的,如果不去做这些尝试,那就永远停留地球摇篮里,被引力束缚,永远不知道外面什么样。”

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百度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说,上世纪60年代阿波罗载人登月,让人类第一次真正看清楚并接受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次跳出旧有视角,以更广阔的坐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

“我期待着一个中国人从月球上遥望地球的那一天,我相信,一切将会从那一刻的凝视开始,变得完全不同。”他说。(记者 姬少亭 苑苏文 海明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