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卡贩子网上收购身份证 银行审核不严开方便之门

2013-12-10 15:39  张鹏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线拉下线一层吃一层

下一步就是拿着身份证到银行去办卡,由于孙元的淘宝生意越来越红火,客户不少,孙元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决定招聘下线帮忙。据了解,目前代办银行卡的“均价”为300到500元,孙元在网上发布广告,以代办一张卡100元的价格招到两名下线。不久这两名下线大概不想自己以身涉险,又招聘了自己的下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代办者的链条,通常下线还有下线,一层一层利益分成,处在最末端的人风险最大,得利也比较少。”罗滔检察官说。

小罗就是一名位于链条最末端的下线,他是被老乡拉来做这个据说很赚钱的生意的。他来自河南农村,他们一个村子被拉来做下线的一共7个人,“上线会根据性别相貌发给他们身份证,一般都找和身份证上的人年龄脸型有点像的人,每个人会发若干张,让他们自己去跑银行代办,办成银行卡再给钱,一张几十元。”李响告诉记者,这个产业居然还有“业务培训”,“他们有很多交流代办经验的QQ群,互相传授技巧,可见从业人员还是比较多的。为了防止银行的人认出来,他们的技巧之一就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在一家银行办理多张卡,一家银行只能办一张,这样风险比较小。

“业务培训”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李响介绍,最后被公安人员抓获的“末端下线”一共16人,他们已经成功办理了150多张银行卡,包括10多家银行,“对于这种明显‘人证不一致’的情况,多家银行的办理人员居然都没有察觉。”

下游客户群刷信用恶意透支搞诈骗

这些代办的银行卡最终被卖到客户手中,拿着一张别人名字的银行卡,这些办卡者究竟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据我们了解,其中一些人是淘宝卖家,他们办理多张银行卡是为了给自己的网店刷虚假信用。因为一张信用卡只能绑定一个支付宝账号,他们办理多张别人的卡就可以自买自卖,增加交易记录,增加好评和信用,用这种欺诈的方式为网店揽客。”罗滔检察官分析说,当然还有一些人抱着更恶意的目的,用别人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之后大肆透支,最后反正也找不到自己头上,最多找到身份证上的人,“这种行为已经涉嫌信用卡诈骗罪。”甚至,代办的银行卡还有可能用于洗钱,或者贪腐人员存储赃款。

而这种代办的银行卡本身也存在不小的风险,甚至有可能被“黑吃黑”,李响告诉记者,在这起串案中还有一个情节,一个处在利益链最末端的下线小王灵机一动,他从银行成功代办了55张银行卡之后,从网上买了制卡机和空白的银行卡,他把这些银行卡都复制下来,并且开通了短信提醒,然后他把卡交给了上线卖到客户手中。不久,一张卡被存进7万元,小王通过短信提醒得知这笔钱已经入账,于是拿着复制卡打算把这笔钱取出来,他在银行想通过挂失改变密码,结果露馅被抓获。

银行审核不严大开犯罪方便之门

这条代办银行卡的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形成,管理漏洞频出给他们制造了可乘之机,对此,李响给记者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检察机关建议。

李响表示,从源头看,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不足。二代身份证挂失补办后,原身份证中的信息不能随之注销,新旧身份证都可以照常使用。这为犯罪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完善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加快推进身份证植入指纹信息工作,提高身份证的识别度,解决二代身份证挂失后信息无法注销问题。

代办身份证交易之所以红火还依赖于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监管漏洞。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发布广告信息,收购身份证、招募代办卡人员、在QQ上交流犯罪技巧,检察机关建议,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监部门应重点监控“收购身份证”、“出售制卡机”等敏感词汇,加强信息监管力度;网络运营商应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安全,主动举报聊天工具、搜索引擎中涉嫌违法的信息。

银行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审核不严也为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李响指出,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次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而未被发现,暴露出银行工作人员在“人证一致性”方面审核不严,或片面追求办卡数而疏于查验比对,放松监管。因此,检察机关建议,要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执法办案。 (记者 张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