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北京市对房地产中介违法违规实施扣分制度,征求社会意见已经持续几天了。今后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都将被记分量化管理,累计不同分值将有相应处罚和限制措施,扣分达到12分的中介人员将禁止从业。具体将有哪些恶习受到严惩,这样的手法能否遏制中介乱象? 今日辩题:今后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如果再出现强买强卖、炒卖房号、哄抬房价行为的将被扣分,扣满12分的将永久限制从业。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房地产中介市场,类似驾照管理的扣分办法能做到标本兼治吗? 正方:唐明 观点:新政明细了权责,对不同的行为,注明了不同的处罚。有法可依。对于整顿中介市场大有裨益。 反方:陶跃庆 观点:治标不治本。中介市场规定本不少,但执行下来却总打折扣。要规范中介,得从根上解决问题。 讨论点一:驾照管理办法是否真的适用于房地产中介市场? 讨论点二:“12分禁入“的新政能不能管住中介恶习?如何监管? 讨论点三:未来的新规是应该更多的处罚经纪人,还是中介机构? 讨论点四:如何区分违规与正常营销?新政会不会误伤中介机构? 讨论点五: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房产中介市场?服务买方与卖方的中介能否相对分离? 新政背景 北京市建委表示,近年来一些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很多从业者经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造成影响恶劣却难以追究,不诚信行为饱受社会诟病,但是监管部门又缺乏抓手。此举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活动的日常监管和社会监督,完善房地产经纪服务诚信体系,促进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计分 记分标准将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分为机构备案、人员注册、业务承揽、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签约服务、资金监管、佣金收取及其他行为等9大类91种违法违规行为。今后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房地产经纪行业查证属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采取责令改正、处罚、取消网上签约资格等处理措施。 例子:经纪人员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将被记6分,取消网上签约资格,罚款3万元;房地产经纪机构协助伪造材料、提供虚假信息及隐瞒家庭住房状况,总经理和相关从业人员将被记6分;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商品房销售代理业务,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哄抬房价的行为将被记2分;房地产经纪人员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相关从业人员将被记6分并罚款1万元;房地产经纪机构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将被记6分,取消网签资格,罚款3万元。 中介被罚市民可自办网签 如果某经纪机构被取消网签资格,但是这家机构还有没完成的交易当事人网签业务怎么办?《办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房地产经纪行业组织或自行交易,已申报房源核验和购房资格审核的无需再次申报。被取消网上签约资格的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接受处理并完成整改后,可向房屋行政管理部门重新申请网上签约资格。 房屋中介乱象 1、克扣押金。克扣押金是租户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为克扣租户押金,房地产中介机构花样百出,租户叫苦不迭。比如,租房合同要求一年一签,一年没住满,中途搬家,押金就会被扣掉;不想中介以“违约”名义克扣房租和押金,就只能乖乖住完一年,否则就只能等待“被宰”;合同期内租户退租需提前一个月告知中介公司,并配合中介招租,否则中介将不退还租户押金,并以押金充当违约金;合同没到期不住了,就得立马搬走,即使你还有20多天的房租也不行,要不继续住,把下个季度的房租一起交了;为了扣住押金,报天价水费;等等。 2、黑中介无牌经营。在一些房源紧俏的区位,如顺驰地产、好莱屋等房产中介随处可见,其中一些小中介甚至没有门店,仅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一些房产中介不愿意提供营业执照、房东房本复印件、房屋授权书等有效证件。很多中介借口称“签完合同就给看,不签不给看”,签完后便左顾而言它,不了了之。 一些租户表示,签完合同后已经“盖棺定论”了,看不看都没什么意义了,不给看也无所谓了。租户李女士就表示,小中介介绍的房子往往便宜些,有时候也管不得他们有没有营业资格了,只希望居住期间平安无事。 3、私自隔断。来广营安立路8号院2号楼负一层本是一个总建筑面积11577.78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市场,主营海鲜、日用百货。2007年市场的产权方在无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市场内加盖了3706平方米的钢结构夹层,共有房间307间,分别于2008年、2010年出租他人住宿,最多时住了300多人。 |
相关阅读:
- [ 12-06]社科院报告称房地产为地方经济支柱 存在高风险
- [ 12-05]社科院报告称房地产为地方经济支柱 存高风险
- [ 12-05]17城出台地方细则 房地产调控市场之路还有多远
- [ 12-05]陈志武:要分散投资 房地产泡沫破灭会越来越近
- [ 12-05]三中全会后高层首提房地产调控:重构调控思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