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开始的天气可谓“变化多端”,好不容易送走了寒潮,迎来了几天晴朗干冷的天气,却又被匆匆而来的雾霾打破了局面。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雾霾天气,江苏、上海等地更是遭遇重度霾,原因何在?雾霾何时能结束?中国气象网联合新华网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为网友解答。 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何立富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赖敏 新华网记者 张晋龙 摄影:中国气象报记者 庄白羽 雾霾“现身”中东部 局地PM2.5浓度飙高 记者:此次雾霾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何立富:此次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雾霾天气从12月1日开始发展。2日,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出现以霾为主的污染天气,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偏低。这些地区的PM2.5浓度基本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00至500微克/立方米,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三级(轻度污染)至五级(重度污染),局部地区接近六级(严重污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与此同时,四川盆地、贵州大部、湖南西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江苏大部、安徽东北部、上海、福建西北部出现了大雾天气,局地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尤其是下半夜到上午这一时间段,大雾发展最为明显,对当地交通的不利影响较大。 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雾霾 持续时间长 记者:这次过程有什么特点?冬季的雾霾和其他季节相比,容易出现什么特点? 何立富:从地域分布来看,此次除了华北地区以外,还影响了整个华东地区,可以说是今年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过程。另外,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较高、持续时间长也是本次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 冬季雾霾的主要特点在于由于夜间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更容易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从而形成冬季比较常见的辐射雾。 记者:此次雾霾天气成因是什么? 何立富:11月26日至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入冬以来首次寒潮天气过程,并于月底趋于结束。前期地面由干冷空气控制,随着冷高压进入东部海上,其势力逐渐减弱,中东部大部地区转受变性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地面风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气温从11月29日开始缓慢回升,由北风转为偏南风,近地面湿度缓慢增加,为雾霾形成创造了条件。 西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则与当地湿度大、无冷空气影响、地面辐射效应强,以及局部阴雨相间等因素有关。 记者:江苏、安徽、上海等华东地区遭遇了重度霾的袭击,上海还首次启动了雾霾橙色预警,这是否比较罕见? 何立富:相比往常,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此次出现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局地PM2.5浓度高达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度霾确实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冷高压从华东一带入海以后,变性高压处在东部沿岸,使得地面湿度增加较快;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弱的偏北风转为后期弱的偏西偏南风,比较利于周边污染物在这一带地区的汇集。 雾霾双预警齐发 9日前后有望彻底消散 记者:中央气象台从何时开始发布预警?预计此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何时结束? 何立富:中央气象台于12月2日10时开始发布霾黄色预警,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目前预警仍在持续中。 如果没有足够强势的冷空气前来驱散雾霾,这种灰蒙蒙的天气状态仍将持续。预计12月4日至8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我国中东部地区风力较小,气象条件不利于华北中南部至长三角地区等地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直到9日雾霾天气将有望彻底消散。预计12月8日至1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淮河以北大部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8日下午开始,华北中南部至长三角地区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自北向南将明显改善,9日早上,中东部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 外出做好防护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污染物控制 记者:您对公众做好防护,以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什么建议? 何立富:首先,雾霾天气将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受影响地区的公众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患者。 其次,针对可能出现重度空气污染的区域,应当适当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另外,由于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等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原标题:联合访谈:专家详解我国今年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雾霾天气将持续到8日 公众仍需加强防范) |
相关阅读:
- [ 12-02]中央气象台雾霾双预警齐发 华北华东局地有重度霾
- [ 12-02]雾霾天不会一夜澄清,关注空气质量活动赢“天天鲜呼吸”!
- [ 12-02]用制度廓清“打招呼”的雾霾
- [ 11-27]张孝德:建议北京推行污染税解决雾霾问题
- [ 11-27]张孝德:建议北京推行污染税解决雾霾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