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高级顾问揭秘:中国探月工程十年快速前行内幕

2013-12-01 20:56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意义深远的白皮书

国家航天局第一次设置在国防科工委,从属于政府序列,意味着它发布白皮书代表的是国家行为。白皮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规划了中国航天运输的能力——运载火箭的发射型谱;规划了空间飞行体、空间轨道器、航天器它大致的发展型谱,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卫星发射型谱;规划了中国要在大航天的概念下,进行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这三大方面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科技活动这样一个总体布局。可以说,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第一本白皮书所列的内容基本上都得到了实现。

白皮书里面写到的开展空间科学活动,以探索月球作为起步和切入点,意义非常重大。它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国家太空活动以及深空活动的一个基本态度。所以说,白皮书的发表和温家宝总理的批复,掀开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序幕。大幕一拉开,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就开始了,我们从没有深空探测队伍到形成空间技术、测控体系、空间应用、空间科学探索等完备的体系,组成了一整批队伍。而且,现在不少高等院校都纷纷建立与深空探测科学、技术、试验、验证相关的科系,培养了专门的人才。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带动了美国很多行业的发展,中国的探月工程也带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现在,我们有很多专家已经不再研究探月,而是开始研究火星了,研究中国人要怎样进入火星;还有人议论是先到火星还是先到水星或小行星。总之,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开始后,它对技术、科学、科学热情的推动都是极大的,意义非常深远。

“要拿点东西回来”

搞深空探测活动必然要回答一个问题——到深空去干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朴实,但越朴实的问题越难答。要解释我们推进深空探测的目的,首先要回答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以往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说:“对不起,我答不了。我首先要回答的是中国人能不能去的问题。如果我作为一个搞航天的人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我是失职的。”

我们动员了相当一部分研究过地质、研究过月球、研究过火星或者其他一些科学家,参加到嫦娥工程里来,就是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先在认识上、在理论层面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怎么实施、怎么实现这些科学家的理想和要求,就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事了。

工程技术是逐步发展而来的。所以,探月活动也要一步一步走。我们去月亮,第一步目标是能够环绕月球,就是从地球到月亮,被月亮捕获,成为月亮的轨道飞行器。去了以后并不是只绕圈看月亮,而是要敲门进去,要看看月亮的真面貌。第二步目标是,我们要接触月亮。以后就要想落到那里,就要考虑如何进院的问题。第三步目标是,不但要进院,还要拿点东西回来,要把获取的关于月亮的信息充分地传回来,为科学家回答“为什么去”的问题提供材料,用实物作答。所以,我们的大致部署就是绕月、落月、返回。

探月工程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不会很快就转化成日常的应用,但是将来一定会。科学进步与人民的生活一定是相关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探月工程怎么和民生发生关系?这是科学技术在应用层面要去研究、去实现的一个问题。如果用能不能得到眼前的应用来判断该不该进行科学探测,往往会贻误科学技术的发展。

月亮总是一面对着地球,我们应该把这一点看作是资源。因为从不同的地点观测地球,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月球上放个探测器来观测地球的变化,通过不间断的观测,就有可能依靠从月球上观测到的信息来判断地球板块的变化,或者来预报地震,分析天气、气候形成的机制,等等。如果能在月球上放个通讯器就更好了,让它永远对着地球发挥通信作用。地月通讯未来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通信方式,有可能再过若干年,月球通信系统就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说不清的方便和好处。

探月工程对未来民生的好处,不是现阶段的成果能完全体现清楚的。但是,人类要坚持对奥妙的探索、对奥妙的揭秘。正是人类特有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如果一个人的好奇心都没有了,恐怕他对探索的力度也就没有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