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社会经济更协调 更多人感受到普惠温暖

2013-12-01 08:32:33 刘志强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社会事业迎头赶上(改革开放35年·经济发展成果述评⑦)

从培育超级杂交稻、建成青藏铁路,到神十飞天、蛟龙下海;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成功举办奥运会……35年来,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奋力赶超,赢得关注越来越多。

从广播电视村村通,到图书馆免费开放;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到建立基本药物制度……35年来,在神州大地上,城乡面貌一新,百姓生活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35年间,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结出累累硕果,一度相对滞后的社会发展正迎头赶上。

一项项成就鼓舞人心, 见证中国赶超脚步

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15天后,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草原。中国离建设载人空间站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同一个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持续计算速度,问鼎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基因工程……我国科技领域近年取得的重大突破,鼓舞着亿万国人。

重大成果相继问世,是我国35年来在科技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的结果。去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0298亿元,比1995年增长28.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98%,上升1.4个百分点。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经费还不算‘阔绰’,但是纵向比,已经‘宽裕’很多。”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告诉记者,“一些机构还尝试股权激励等方式,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不单是科技,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一项项成就,见证着中国奋力赶超的脚步。

体育事业佳报频传。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2752个,创超世界纪录1076次,五星红旗一次次飘扬在国际赛场!

文化市场繁荣活跃。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剧等产量稳步提升,百姓的精神食粮日渐丰盛。2012年末,全国共有博物馆3069个、出版各类图书72.9亿册(张)。

一项项公共服务温暖民心,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35年间,“公平”“均衡”“普惠”“免费”等带来的温暖,正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感受。

这是两组简单的数字:1982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2年,去年,提高至8.9年;1981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为67.8岁,2010年,增至74.8岁。

变化背后,是我们改善民生、普惠大众的持续努力。

35年来,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经多年努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终于在去年达到4%!

去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95万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27.1万张,分别比1978年增长4.6倍、1.9倍。

文化方面,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一些山村农户在家门口也能读到书刊、看上电影、遨游网络。

改革不停歇,发展无止境。回望来路,收获信心的同时,我们也绝不应自满。

一方面,问题依然存在:农家书屋建起来了,利用率却令人担忧;世界冠军越拿越多,群众健身场地却捉襟见肘;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优质资源却仍相对集中……另一方面,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丁元竹举例说,“过去,咱们肚子疼就吃点药片、膝盖不舒服就擦点止疼膏;现在,一般都想去医院诊所抽血、化验、拍片、检查。”他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群众对社会事业的满意度会逐步提升,需求也会得到更好满足。

一项项改革为发展注入动力,社会经济更趋协调

去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分子,辉煌成就来自北生所机制改革的成功:学人治所、学术自主、匿名评估、优胜劣汰。所长王晓东发出感慨:“中国科学家只要有适当的支持和好的科研环境,完全有能力解决重大问题及困难挑战。”

改革激发着活力,为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推进:1985年启动改革,科研机构开始搞活;1995年,确定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又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教育事业改革举措频出: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推动素质教育,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异地高考开始破冰……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689万人,比恢复高考之初增长16.1倍;毕业生625万人,增长36.9倍,较好满足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5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发展认识的深化,社会事业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丁元竹回顾道:“六五”计划中,我国第一次在经济发展之外,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到“九五”计划时,首次提出了“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近10年,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经济与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开始向协调发展转变。

本报记者 刘志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