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医生辞职开诊所遇瓶颈:不纳入医保患者不敢来

2013-11-22 07:04  白岩松 来源:央视《新闻1+1》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解说:

选择离开最难迈出这一步的,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也不是功成名就的医生,而是夹在中间30岁、40岁的那一批人,朱岩刚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岩:

医生还是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其实好多方面其是受医院的限制。比如他的薪酬、他的奖金、他的晋升,他的学术地位都是和医院息息相关的。

解说:

现在的朱岩依旧每天坐诊,只不过是在自己开的诊所里。24岁进入北京协和医院,7年后成为一名肾脏内科主治医生。如果按步就班沿着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专家教授的道路前行,未来的朱岩也应有一个好的前途,然而在第九年他选择离开。“我既不年轻,也不优秀,还是要辞职了,经过3个月的努力,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呼吸到到自由的空气”。

2012年7月15日在微博上朱岩宣布自己辞职,这一年他33岁。出走之后选择南下深圳和另外两个创业合伙人引入投资创办起了自己的诊所。2012年7月离开,2013年1月朱岩的三家诊所在深圳同时营业。诊所都位于高档写字楼内,因为这里距离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更近,诊所模式借鉴了最容易被深圳市民接受的香港模式。这种模式也被朱岩称为“包药”模式。诊疗费380元,包括了诊费、常规检查和三天量的常规用药。同一疾病在一周之内复诊,每次收费100元,目前的服务项目包括内科、妇科和儿科,这样的收费高于普通公立医院,但是在前来就诊的一些患者那里,却有另外的吸引力。

患儿家长A:

他给你看好以后,他还回访,就是你什么毛病,他一直看好了为止。

患儿家长B:

医护人员态度也非常好,小朋友在这里不会很压抑。

解说:

要想立足于市场,必须依靠自己的优势。

儿科医生 陈英:

我们每个患者就保证二十分钟以上的沟通时间,以前我们在公立医院看病可能一天的接诊量非常大,甚至有些时候,每个病人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沟通时间。

解说:

陈英是较早加入诊所的儿科医生。在诊所开业近两个月的时候,她曾写过一篇文章,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些创业者的焦灼。“自由执业的医疗界前辈告诉我们:一个新的医疗机构获得大家的认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确实如此,前一个月每天只有零星的一两个、两三个宝宝前来就诊或者咨询……”。在拍摄过程中朱岩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还没有强大的个人品牌,诊所也还只是江上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翻船”。而将来最理想的状态,并不完全是现在这样开在高档写字楼里的诊所,也并非仅仅限于现在的儿科、内科、妇科,他更希望走进社区向“家庭医生”的全科模式努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