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记:改革不一哄而起 不追求表面轰动效果
2013-11-21 07:16 罗志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罗志军 走出头脑里的“深水区”(声音·高端话改革) 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对症下药,科学施策,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上求突破,以达到“落一子而满盘活”的效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江苏是全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缩影,我们要积极探索实践,聚合协调推进改革的正能量,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头脑里的“深水区”。 在“要不要改”的问题上,我们要坚定信心和自觉,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顺应大势、积极作为,抢抓改革先机,释放改革红利。在“敢不敢改”的问题上增强勇气和胆识,始终保持改革创新锐气,克服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怕影响自身利益的顾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自我革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改革热情、创造活力。在“会不会改”的问题上提升能力和水平,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行先试的成功做法,鼓励基层群众改革实践探索,努力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至关重要。要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把准改革脉搏、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围绕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要强化问题导向,认真查找自身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入分析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找出其中的体制性原因,拎出改革重点,提出解决办法,形成符合江苏实际的改革总体方案和路线图、时间表,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攻坚,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症下药,科学施策,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上求突破,以达到“落一子而满盘活”的效果。 发展要有特色,改革也不能一个模式。从江苏来看,我们有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个国家战略,有中新合作新加坡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桥头堡,还有各市不同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些既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改革的重大平台。要在积极呼应、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改革部署的同时,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依托多层面的改革试点,发挥各地特色优势,放大改革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改革新路子。 发挥改革最大效能,关键要拿出务实管用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我们强调不提更多新口号,不一哄而起,不追求表面上的轰动效果,也不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对国家已经明确的改革事项,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真正把决策部署变成具体行动、见到实际效果;对我省推出涉及面广的改革,要注意统筹协调、综合配套,风险评估、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对基层群众的改革探索,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联动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近日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记者贺广华、赵京安整理 |
相关阅读:
- [ 11-20]中国国有企业将迎来第二轮改革的高潮
- [ 11-20]杨伟民:农地改革必须坚守三大原则
- [ 11-20]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
- [ 11-20]世界乐观看中国 外媒称中国转向真正改革
- [ 11-20]目标恐慌加改革渗透促使房价回归 一线城市堪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