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市场“决定性”作用:彰显坚决态度
2013-11-13 07:17 刘育英 彭大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刘育英 彭大伟)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专家认为,两字之差,彰显出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2日发布,会议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市场作用的表述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八大报告中,官方已经提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人口红利减弱、外部需求减缓等,“从十八大到现在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中央已经意识到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意味着除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外,政府也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而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说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作用主次分明,这体现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坚决态度。 薛澜表示,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已经在许多经济领域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如价格、企业经营自主权等方面的改革,但仍有很多有待改革的方面,如土地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 从12日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看,薛澜认为,公报提出建立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可能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将有突破,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交易。正如公报所说,“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薛澜注意到,与十八大报告不同的是,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从新一届政府上任来不断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措施分析,这有可能意味着在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将展开市场化改革,使国企和民企在市场主体地位上是平等的。 但“市场之手”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毋庸置疑,政府不仅是制度框架的制定者,也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公报中重申“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将更多体现在未来宏观调控和政府行政、财税体制改革之上。孙学工指出,在财政改革上,“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亦是本届三中全会首次出现的提法,与十八大报告中“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相比,其涉及的财税改革动向,值得期待。 “公报只是从原则上阐明了改革的方向,涉及到其中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都有待于即将全文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阐明”,薛澜说。(完) (中国新闻网) |
相关阅读:
- [ 11-13]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总目标 7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
- [ 11-13]三中全会公报解读:设国家安全委员会防患未然
- [ 11-13]各界热议三中全会改革成果 望改革能彻底执行
- [ 11-13]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 三中全会公报透十大亮点
- [ 11-13]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给厦门拓展了空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