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若转型改革不到位 或成影响中国发展最大障碍
www.fjnet.cn 2013-11-11 08:03 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35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经济由此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时代。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再次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35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焦点置于“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为解放中国经济开出“强魂健体”的总药方,也将由此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改革之路。 靠改革挖掉经济“病灶”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35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也随之产生积累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 对此,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从微观上说,经济增长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从宏观上说,货币超发、国家资产负债表加速恶化、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短期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收入分配方面,因为投资在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分配上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比重就越来越大,劳动收入占比越来越低,成为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在社会方面,政府权力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命令导致腐败蔓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明显降低。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当前所面临的既有内需和外需失衡、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问题,也有污染以及贫富差距太大的问题。同时,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渐进式增量改革的路径,是在计划体制底板上的市场经济,因此也产生了垄断、产能过剩和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等问题。 丁茂战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进入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再次深化改革才能有出路。 将催生经济四大变化 事实上,只有抓住经济体制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才能让改革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去除经济发展中的“病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应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使发展方式转变有实质性突破,从过去主要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转向追求公平可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此次改革至少将催生经济体制的四大变化:一是要管住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二是要继续激活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创新力,提高经济活力;三是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结合市场化手段防止物价波动,遏制经济下滑趋势;四是要改变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导向,更多投资于民生工程,让经济发展更多惠及民生。 “改革会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会提高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会让政府回归应有位置。”丁茂战表示,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受市场引导的,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哪种生产方式能盈利就选择哪种生产方式。而产能过剩则是市场改革不到位的典型反映,如果政府不去左右企业经营,企业敢于去扩大产能吗?因此,只有管住政府,才能放开市场,也才能提高效能;只有管住政府,才能让市场主体平等,民间资本才能有积极性,也才能不断激发经济活力。因此,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当看守人,守护公平正义,保护游戏规则,实现市场主体平等。 下猛药才能根治经济怪病 有专家这样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年三中全会所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并不亚于35年前。”诚然,能否告别旧模式、转向新模式,能否防止经济“怪病“关键就靠改革,靠三中全会拿出一套全面的改革方案来。不解决这些危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将大打折扣,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话。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认为,如果这次会议能够正确地指出改革方向和措施,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会议将会被认为是成功的。本届中国政府将会推进一系列经济改革,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正确的发展增长轨道。这样,我们将看到中国经济变得更为高效强大,社会更为开放进步,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更为高效,腐败逐渐减少。 “转型改革已成为未来衡量中国发展前景的焦点问题。”迟福林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的转型改革若有突破或重要突破,将换来10到20年的可持续增长。 反之,若转型改革不到位,经济和社会风险可能随之增大,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丁茂战也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由“做大中国”进入“做强中国”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建立一种制度安排,就是价格配置资源、竞争决定生死、政府守护公正、创新引领未来,此时只有改革别无它途。记者 周小苑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1]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 福州企业家期盼改革红利
- [ 11-11]媒体梳理称七次三中全会公报出现“改革”116次
- [ 11-11]英媒密切关注三中全会 称其具实现经济变革重大意义
- [ 11-11]外媒: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风云标杆有指导性
- [ 11-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