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国改革令社会主义焕发生命力
2013-11-09 08:46:3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题:中国聚焦:中国改革令社会主义焕发生命力 新华社记者 桂涛 许晓青 艾福梅 被称为“杨百万”的上海人杨怀定坐在自家宽敞的“大户室”里,回忆他以2万元本钱起家到如今在股市中拥有2000万的传奇经历。从80年代自砸“铁饭碗”下海谋生,到“投机倒把”买卖国库券赚取差价,再到转战股市成为“中国第一股民”,他把握住了改革给中国人带来的一次次机会。 “穷则思变!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就是这句话的具体实践者。”杨怀定紧盯着三块电脑液晶屏上的实时K线图,“我现在富了,但我比任何人都支持改革,改革中有新的机遇。” 对他而言,改革不仅让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有股票交易,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思想上的理性转变。 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确立,到加入WTO,中国30多年来每一次改革红利的释放、思想和生产力的解放,总是带来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中国的“杨百万”们也从中找到机会。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王怀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从打破以“一大二公”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传统模式开始的,此后的一系列改革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治与法治的关系。 在不断进行的改革中,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内涵不断得到实践与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在不断拓展。”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改革不仅源于建立上海自贸实验区那样“以开放倒逼”的顶层设计,也源于基层民众的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相对贫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枣一村,农民们为了防止村干部用集体经济的钱大吃大喝,发明了一种农村民主理财新模式“五牙子章”--只有村民理财小组5名各持一瓣印章的成员全部同意,开支票据才能报销。 村委会主任郝振华回忆,“五牙子章”制度建立后,第一张拒盖的是一笔700多元的电费,理财小组审核认为这笔钱不应由村集体承担,而应该由受益的几个村的村民承担。“那之后,再没有人对财务问题提出异议。”朴素的分权制衡改革思想很快被推广到宁夏全区。 和“五子牙章”一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自下而上”的改革让中国经济社会不断焕发新活力。 改革成绩斐然,但随着中国发展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等拉响警报,医疗、住房、环境、食品安全、官员贪腐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积聚。能否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也需要再改革。 承载改革预期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领导人表示,这次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大家关心的财政、金融、价格、企业等改革,都会不断走向深入。” 舆论普遍期待,新一轮改革以“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的勇气,向政府、特权、垄断和既得利益等“硬骨头”开刀,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一度陷入泥淖。但中国“掌舵者”已经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但同时也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辛鸣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将在各自更高水平上竞争与合作。 他提醒,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能以改革为由抛弃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富裕在内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应注重效率与公平。 “处理好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