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新一届政府力推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规划或年内出台

www.fjnet.cn 2013-11-08 07:04  李金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11月8日电(李金磊)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外界普遍预期,城镇化发展规划或将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台,今年有望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改革开放35年以来,中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城镇化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屡次提及“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他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展望未来,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李克强还多次指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今年3月17日,李克强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指出,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5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将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首次明确了各类城市具体城镇化路径。报告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随后,国务院出台了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城镇化措施,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7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5年内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改造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等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7月23日,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编制完成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明确分年度、分类别改造任务,并落实到市县。

城镇化发展规划年内或将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官方频频就推进新型城镇化表态,并出台了一些措施,但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还缺乏一个纲领性的规划,备受外界关注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至今尚未问世。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5月份,国务院批准了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答记者问时曾明确表示,城镇化工作会议年内将召开,城镇化规划将按计划于今年出台。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年6月份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也透露,国家城镇化规划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并抓紧修改完善中。

此后,社会中多次传出城镇化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但最终均“落空”。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11月12日召开。外界普遍预期,城镇化工作会议将在三中全会之后召开,届时城镇化规划也将出台,今年有望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分析认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改革问题,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将是下一步相关改革重点。(完)

  •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