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币对外值钱对内不经花 过度依赖投资是病因

2013-11-08 06: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近日,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生活中,不少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民币不是一直在升值吗?为什么现在买东西比以前要贵得多,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这不是贬值吗?人民币为何境外值钱国内不禁花?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大量外资追逐人民币】

数据显示,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是8.2765。如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变为6.1450。

“8年前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时1000元人民币只能购得120.77美元。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今天,人们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的美元,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兰纪平表示。

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形势出现大变迁。深圳城市研究会专家顾问颜安生认为,以前中国的生产力落后,出口的产品很少,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品需要进口,没有人愿意持有人民币,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也是世界出口强国,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大量国际资金涌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出口所形成的巨额外汇还是由外涌入的大量外资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进行转换,这就形成了大量外资追逐人民币的格局。

颜安生表示,按照市场规律,在国际交往中,只要人民币供不应求,那么,就会出现汇价上升,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的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外汇和外资仍在持续增加,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市场动力就不会改变。

【货币投放量居世界第一】

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而言,人民币贬值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兰纪平举例说,“一种在2005年标价为1.90元/斤的大米,如今已经是3.30元/斤了,8年期间年平均上涨9.2%。就购买大米的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

“一国货币‘外升内降’的现象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中较为普遍。”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记者说,特别是一些经济体选择了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实行软盯住制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短期内可通过要素低估获得贸易盈余,累积外汇储备,导致国外资本流入。但是,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升温甚至过热,相应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就会产生。

兰纪平表示,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过度依赖投资是病因】

“如果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进一步持续,相应的经济成本随之上升,对贸易将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导致获取外需的能力下降,经济速度有向下的压力。”刘煜辉表示,政府为了保住某个经济增长目标,选择最直接可控的方式就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国有经济部门的产能。“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剩余减少。而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对外贸易盈余和储蓄、投资之间的剩余是平衡关系,也就是说,投资的扩张可能使得对外部分国际收支减少,损害经济竞争力,使经济增长面临减速压力。”

“如果要维持以前的高增长的话,恐怕又要进一步扩大投资。按照经济规律,不断追加投资必然导致投资回报率递减,相应地资产周转速度在下降,货币的使用效率下降,流通速度减缓,大量信用资金的回转将逐渐失效。”刘煜辉说,此时,政府恐怕只能追加更多的货币增量,依靠更高水平的信用扩张,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因此,近年来形成的过度依赖投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变。”刘煜辉认为,“要能够充分测度和认知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和资本回报率,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每年经济增长目标和速度。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