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完成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试验工作
www.fjnet.cn 2013-11-06 12:52 刘维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难忘灯光下,众人齐心合力回收“潜龙一号”的场景。再亮的灯光也照不透这大洋的夜,探照灯射向水面,只在黑沉沉的水面留下一个蓝色亮点。绳索在众人手里传递,船舶缓缓移动,潜器破水而出,水花四溅,在灯光照射下美得动人。 难忘灯光下,浅钻回收故障的那一幕惊险。钢缆绕弯,挂在两个螺栓上,一旦脱离,沉重的浅钻猛然下坠的力量会扯断钢缆,沉入水中。王俊珠当机立断,指挥大家仅用两根细止荡绳在1分钟内就将浅钻回收到甲板上。灯光下,黄色的浅钻色彩愈发鲜明。王俊珠和于立分爬到浅钻顶,处理故障。 难忘灯光下,众人齐心协力把岩石拖网设备推倒甲板上。“一!二!三!”男人们雄浑的声音打破夜的静谧,又用一双巧手把拖网上的破洞补好。 难忘灯光下,看着一箱箱样品出水,大家喜悦的笑容无法抑制…… 这灯光,是多么温暖人心! 前些日子,四层甲板的尾灯坏了。在海上夜间作业中,每盏灯的作用都各不相同。“海洋六号”设备收放都在后甲板,尾灯直照海面,无论设备收放,都离不开它。尾灯悬空于船舷外,下面是一张窄小的灯座。电机员李华腰系安全带,翻过船舷,蹲在仅容两只脚的灯座上修理,一修就是十多分钟。耳边,海风呼呼作响;足下,深蓝的海水不停晃动。 “害怕吗?” 李华龙腼腆地笑着说:“习惯了。” 习惯了,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层意思?习惯了大洋上的大风大浪,习惯了远别亲人故土,因为习惯不再畏惧,因为习惯不觉辛苦。 每一个“海六”人都会这样说一声“习惯了”。 无论作业、走航,驾驶台永远要24小时有人值班。在走航的深夜,万籁俱寂,眼前的天与海都融进黑夜,只有仪表闪烁着微弱的荧光。记得大副管鹏曾说过,刚工作时值夜班,遭遇狂风暴雨,眼前闪电如惊龙,不是不害怕的。可是现在,习惯了。 有一天半夜,记者从正在作业的后甲板回到舱内,看到轮机部的李宗超穿着工作服,急匆匆地跑下楼。一问,说是发现一台设备出了些问题。轮机舱在船舶最下层,一排排巨大的设备不停转动,为船舶提供着动力,这里永远充斥着巨大的噪音,高温让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但轮机部的人24小时都有可能在这里工作。 每个深夜,“海洋六号”上总有人彻夜不眠,埋首工作,默默想念远方的亲人;每个深夜,这灯光总能照亮一次次收获,照亮中国大洋科考事业每一个前进的步伐。 真得很喜欢这甲板上的灯光,它告诉人们,相聚仍有时光;而今灯光再照亮甲板,却是分别在眼前。要回家了,心中自然欢喜;要离开这艘船,又叫人黯然神伤。 再见,甲板上的灯光!再见,“海洋六号”! (记者 刘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8]“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通过验收
- [ 10-17]“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成果丰硕 通过验收
- [ 06-10]“蛟龙号”深潜器起航 将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9]“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将远航 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6-08]“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将远航 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 [ 05-17]习近平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 [ 03-31]“蛟龙号”6月再次入海 至少执行五项应用任务
- [ 03-25]"蛟龙"深潜器6月将投入实际应用 未来寻求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