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广场舞综合治理难掩健身场所稀缺现实

www.fjsen.com 2013-11-04 13:46  王君宝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哈尔滨11月4日电(记者王君宝)泼粪、放狗、钻洞……因广场舞扰民而引起的极端事件最近不绝于耳。一方要捍卫健身权利,另一方需要安静环境。有关人士建议用法律手段综合管理,但要根本解决矛盾,还应加大独立的健身场所建设。

作为一项近年来备受欢迎的群众健身项目,广场舞因简单易学、强身健体迅速得到传播。据统计,我国广场舞参与人数超过1亿人,多种多样的广场舞已成为许多中老年人主要的业余爱好及健身方式。

作为群体性项目,广场舞的交际作用不容忽视。中老年人以舞会友,交流沟通,在我国养老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养老理念形成,贡献明显。

但巨大的噪音也渐渐成为广场舞不能言说的伤痛。傍晚时分,舞蹈队随处可见,响亮的音乐声也往往让其他住户不得安宁,学习看书不成,习惯早睡的人也不得不将生物钟一调再调。

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有民众质疑跳舞者法律意识淡薄,呼吁用强制手段限制音量、控制时间、加强监管,这都不为过。但仔细想来,广场舞不在广场上跳,又该在哪里跳呢?

近几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商业楼盘、住宅小区层出不穷,适合群众的独立健身广场却未见增多。稀缺的健身环境成为广场舞扰民的根源。

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逐渐增多,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妨多为市民娱乐留些独立空间,合理转移广场舞活动场地,还社区生活以宁静,也让人们热爱生活的舞姿能够尽情释放。

  • 责任编辑:刘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