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李克强:中国发展要寻找“平衡点”和“黄金点”

www.fjnet.cn 2013-11-04 07:01  俞岚 魏晞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俞岚 魏晞)10月31日,北京正处于一年中最好的金秋季节,一场中国经济各领域专家和企业家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当天下午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主持召开这场会议的,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在这场历时近三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上,一方倾听发言、不时提问;一方建言献策,积极作答,整场座谈会气氛务实而热烈。李克强总理会上表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优先,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考虑的问题。但中国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在转型升级和合理速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黄金点,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质增效,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我们能不能叫‘中高速增长’呢?”座谈会刚开始没多久,李克强总理突然提问发言者。此时,首先发言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正谈到中国经济应较快转入“中速稳定增长期”。

这让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们精神一振:他们很多人正是带着这个问题而来。一轮热烈讨论之后,大家的观点颇为一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进入一个合理的发展区间。

其实,今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就曾明确提出,当前中国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符合发展规律。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中国要坚持发展优先,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过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论是国力的增强、民生的改善、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十几亿人口要实现现代化,这没有先例可循,没有一定的速度支撑,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就业。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让我们必须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和合理速度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黄金点,这是当前需要思索和研究的。

为此,李克强强调,中国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真正要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在中国还是要靠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

“30年来我们靠改革,下一步还是要靠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改革到了目前阶段,是深水区,是要涉险滩,是要涉及利益,但为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就是要往前走。”李克强说。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没有靠短期刺激增长来稳增长。一方面,我们稳定预期,另一方面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简政放权。”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改革是坚定的、也是渐进的。推进发展和改革中,要科学论证,统筹兼顾,引导社会预期。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简政放权、促进就业、转型升级、扩大消费……成为一个又一个“关键词”。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发言的同时,不时中断发言者,抛出问题并发表看法。

“中央政府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简政放权只是做了政府自身改革的上半篇,下半篇大头还在地方。”李克强谈到简政放权时说,“我们要开个会,一直开到县里去”,要让地方政府为企业松绑,不光是减少审批,还要减少不合理的检查、收费、罚款等。

“中国在造船领域的核心部件,比如导航设备、重型柴油机,有没有突破的可能?”“汇率对你(企业)的影响有多大?”李克强接连向中国船舶重工股份公司总经理孙波提出问题。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但在造船技术领域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总理所关心的。

“对民营企业家,不光信任,还要依靠。”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发言,希望政府能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信任时,李克强如是说。

“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是一个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就业。”在这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数次谈及就业问题。他说,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这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就业压力还是相当大的。每年将会有上千万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是一个潮流,我们可以引导、规范,但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种13亿人的共同意志和新一代农民的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

李克强最后希望,学者、企业家们能够发挥所长,帮助解读、引导社会预期,大家为了国家、老百姓而共同努力。

这是本届政府履新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到中南海为中国经济把脉。当天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研究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贸易等领域的专家,以及来自银行、汽车、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的负责人。李克强说,这是中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完)

  •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