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免费”医疗让俄罗斯进退两难 仅约33%民众满意

www.fjnet.cn 2013-11-01 06:58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针对俄罗斯有人呼吁放弃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俄卫生部部长斯克沃尔佐娃日前在全俄医疗媒体论坛上表示,将按照宪法继续推行免费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但俄国内有关全民免费医疗的争论暂难平息,传承自苏联时期的免费医疗遗产,如今让俄政府进退两难。

看病不要钱 买药需自理

俄罗斯的“免费医疗”,实际是苏联时期为确保全民都能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政府推行的医疗费用全免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用于医保的投入大幅减少,免费医疗已名不副实。

目前俄罗斯实行的医保制度是由国家强制医疗保险基金负责运营的免费医疗。莫斯科市立第十一医院院长玛塞丘科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支持免费医疗的资金主要来自公民缴纳的税金和雇主为员工支付的医保费用,病人在指定的公立医院就诊需出示医保卡,所有医疗费用都将从医保卡中收取。

俄罗斯实行医药分离,因此通常“免费医疗”指的都是看病不要钱,买药需自理。玛塞丘科表示,常见病患者的药物需自行购买;另外,国家并未给所有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一些失业者不得不使用救济金来支付医药费。

仅33%民众满意 前景难言乐观

俄罗斯免费医疗体系僵化的制度、资金不足等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莫斯科市民娜塔莉亚已年逾60,她向记者抱怨,免费医疗按照公民的居住地划分就诊医院,并与医疗保险卡号绑定。若要免费看病,必须先去指定医院就医。她因要帮女儿带孩子而经常住在市郊,回到指定医院看病耗时又耗力。同时,公立医院排队现象严重,需提前预约。但市民维克多告诉记者,挂号电话经常难以拨通。

同时,受政府财政紧张影响,医疗经费时常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公立医院设备老旧,社区的医疗水平更不能尽如人意。如果得了大病,由于设备有限,免费医疗还有配额限制。此外,收入偏低使得一批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转向私人诊所,而在留守的医生中,很多依靠“灰色收入”补贴薪资。这些导致很多俄罗斯人宁可选择自掏腰包看病。根据俄罗斯罗米尔中心2012年底的民调,约67%的受访者花钱看病,只有约33%的人对现行医疗体制感到满意。

另外,药价问题也困扰着低收入人群。记者将在俄购得的药物与国内网上价格进行了粗略对比,发现大部分药品价格是中国的1.5—3倍。有的药品价格甚至贵得令人瞠目结舌,如25片装200毫克阿昔洛韦片在俄售价883卢布(约合168元人民币),而24片装100毫克国产阿昔洛韦片仅售6元,即使考虑剂量,该药在俄罗斯也比国内贵了14倍。因为药品并不在免费医保的范围,所以俄低收入人群只能购买廉价但疗效相对不理想的药物。

俄科学院人口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罗格索夫告诉本报记者,大部分俄罗斯人都需为某种特定的医疗服务支付费用,主要问题在于免费医疗没有强有力的预算资金作为后盾。鉴于当前形势,很难对免费医疗前景保持乐观。

预算支出减少 医改提高质量

近年来,俄政府因多个国家项目上马,不得不通过缩减部分领域预算开支解困,其中就包括医疗费用预算。社会上有关免费医疗将转为付费的说法也广为流传。不过,俄总统普京等多次重申,不会取消免费医疗。

为确保免费制度得以长期运行,俄政府不断尝试改革医疗体系,重在增加强制医疗保险对免费医疗的支持力度。根据《俄联邦2020年前医疗体系发展构想草案》,未来俄罗斯医疗体系将让免费医疗服务落到实处,提高居民药品保障水平,增强医疗工作者技能等。为实现这些目标,目前政府正在争取提高免费医疗配额和病患的日医疗费用,同时增加人均免费医疗资金的融资额度,通过调整强制医疗保险征收比例,加大税收对医保的支持力度,以求改善俄免费医疗质量,扩大医保覆盖面。

俄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部负责人苏斯琳娜对本报记者表示,新的医改方案将预算支出压缩,通过增加强制医疗保险保证了医保基金规模有所提高,但并非长久之计。卫生部需争取今后医疗用预算资金不再缩水,同时加大对医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

(本报莫斯科10月31日电)

  • 责任编辑:林晨  陈瑜辉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