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赣州回应脐橙“催熟门”:销毁早采脐橙青果2万斤

www.fjnet.cn 2013-10-30 19:58  王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南昌10月30日电 (记者 王剑)针对媒体披露“部分赣南脐橙由青果催熟,染色打蜡后上市”等情况,江西省赣州市果业局30日正式对外回应,系“少数外地经销商偷采青果,在外地脱绿、染色上市,也有其它产区的脐橙冒充赣南脐橙销售”,“全市已销毁早采脐橙青果2万斤左右”。

少数经销商偷采青果 销毁早采脐橙青果2万斤

据负责全市果业工作的赣州市果业局介绍,脐橙催熟事件发生后,当地迅速行动开展排查。要求各县(市、区)对辖区内的赣南脐橙贮藏、加工、销售企业和经销商逐一排查,严查不法行为。

此外,目前正在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进行“全国赣南脐橙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各工作组,已加大市场巡查、暗访、督查力度,配合当地职能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提高赣南脐维权打假效果。

据介绍,尽管赣州市、县两级采取强硬措施制止果农早采、经销商催熟染色,但仍然有少数经销商特别是外地经销商为了获取利益,违背最早采摘时间偷采青果,在外地脱绿、染色上市销售,侵害了赣南脐橙品牌。

赣州市果业局称,“我们在市场上执法检查过程中,还发现其它产区的脐橙染色后,冒充赣南脐橙销售。”

据介绍,赣州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果园巡视组,对正在催熟的果品进行现场销毁,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全市共制止果农早采15起,对4个果品加工企业予以停电,销毁早采脐橙青果2万斤左右。”

10月15日为最早采摘时间 212家企业参加动员大会

据介绍,为保障赣南脐橙产业安全,防止早采、催熟、染色等危害赣南脐橙品牌声誉现象的发生,赣州市从今年初开始,组织开展“提质量保安全促销售”主题活动,具体包括“五不五提升”,即不施用违禁农药、肥料和不明成分化合物,提升果园生产安全意识;不早采不早卖,提升行业诚信自律意识;不盲目闯市场,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不催熟不染色,提升企业法律责任意识;不乱贴标识,提升“赣南脐橙”品牌美誉度。

赣州市政府于7月25日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各县(市、区)质监、工商、农粮、果业等部门负责人及全市212家果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赣南脐橙“提质量保安全促销售”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当地印制了赣南脐橙提质量保安全促销售“五不措施”宣传画四万份,发放到全市果品加工企业和果农手中,同时要求在交通要道、圩填、果业基地等进行张贴宣传。

赣州市果业局通过采集脐橙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测定的数据和气象部门的意见,预计今年脐橙的成熟期比往年有所提前;赣南脐橙协会召开了三届二次理事会,确定了10月15日为最早采摘时间,并通过媒体向全市果农、果企发布了维护赣南脐橙品牌的倡议书。

国家质检总局曾专门下发赣南脐橙专项执法通知

据赣州市果业局介绍,国家质检总局曾专门下发《关于协助开展赣南脐橙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专门下发《关于组织地理标志专项监督检查和加强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

赣州市已经要求,各县(市、区)要成立以质监、工商、果业等部门组成的赣南脐橙维权打假专项执法检查协调工作组,到当地质监、工商、农业部门和批发市场联系对接、沟通、协调相关事宜,积极争取当地的支持,做好赣南脐橙地理标志产品维权打假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据了解,该项执法检查时间从2013年10月20日开始,到2014年1月底结束,为期100天。

提醒:赣南脐橙专用标识是赣南脐橙的身份证

据赣州市果业局介绍,赣南脐橙专用标识是赣南脐橙的身份证,也是赣南脐橙维权打假执法检查行动甄别赣南脐橙真伪的最直观标志。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准专用标识,购买正品脐橙。

此外,为了坚决杜绝催熟染色等影响产业安全现象的发生。该市将进一步强化质量驻厂监管力度。落实定人员、定企业、定岗位、定职责、包质量、包安全的监管措施,做到24小时有人驻厂监管,保证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确保加工企业不出现赣南脐橙染色的行为。

此外,赣州各县市区将成立由质监、农粮、果业、工商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加大对果品加工企业、果业基地、经销商的巡查,发现催熟染色等危害产业安全的,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赣州市将在脐橙主销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网络上播放赣南脐橙广告,宣传赣南脐橙营养价值、识别方法、食用方法等。扶持企业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店面设计、统一果品质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包装“五统一”的要求,在各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窗口。(完)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