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武林门派内讧不断 争夺“正宗”皆为名利(图)

www.fjnet.cn 2013-10-28 08:56  陈杰、陈家源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武林门派内讧不断争夺“正宗”皆为名利(图)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但发生在本月初的一场关于咏春拳“正宗”的纷争,让武林这个神秘而让人们向往的江湖展示在世人面前。

其实,武林江湖的纷争从没有间断过,有的是为正义,有的是为门派。

岭南佛山、江门曾是多种武术的发源地和发扬地,并诞生了诸如蔡李佛拳、咏春拳、周家拳、洪拳、龙形拳、太虚拳和白眉拳等拳种,武术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然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门派内部的纷争也接踵而来,而其纷争的背后,则是武术文化产业蕴藏的巨大“名利场”。

纷争:武林门派“内讧”不断

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纷争,武林这个江湖,纷争也从没间断过。本月月初,一场被媒体称为“踢馆”的纷争发生在佛山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其焦点在于“咏春回归少林。”

事件中,世界咏春联会会长叶准等称不接受咏春回归少林,而佛山精武体育会会长梁旭辉则带人到场阻止发布会进行,并称咏春如今成为武林一大流派,但不意味着咏春不需与其他拳种流派融合发展。

这只是近年来咏春拳多次纷争中的一次“插曲”,追溯这些年发生的咏春纷争事件,都离不开“正宗”二字:“名字之争”(咏春与永春)、“发源地之争”(顺德马东村与南海罗村,或福建和广东),及“代理人之争”(叶准与梁旭辉)等。

仅以围绕名字之争,顺德永春掌门人、叶问的师傅陈华顺曾孙陈国基曾表示,永春才是正宗。他认为,永春拳是清朝雍正年间福建泉州九莲山少林寺至善禅师首创,后为躲避清政府缉拿,后人才在永春前加了偏旁,并最终衍生出咏春拳。

但咏春叶准却坚称永春并非咏春,称其父亲叶问及父亲师傅梁璧等都是咏春拳法,传统的咏春拳只有三个套路,不像永春那么多。关于“咏春”和“永春”之争仍未偃旗息鼓。

而在江门,有关周家拳的“正宗”之争在前几年也较为激烈,其中一派在周龙等“周家五虎”出生地棠下沙富洪濠村建立祖师馆,而另一派则将“五虎”之一的周田居住的观莲村老房子设为周家拳“仁义堂武馆”,供海内外门人寻根问祖,双方扶持势力相互叫板,各自称“正宗”。

原因:“正宗”纷争背后的“名利场”

“武林宗派内部的冲突,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江门炎青鸿胜武馆副馆长李维安认为,像电影里出现的踢馆,虽然当时开设武馆的师傅都不收学费,师徒关系更像“父子”,但其中也有利益,如徒弟平时送给师傅柴米油盐、鸡鸭等,过年过节还要过来拜年,一旦有新武馆出现,就会抢了师傅的风头,而踢馆就是保护其既有利益的表现方式之一,谁输了就很难招收到新徒弟。

李维安称,与过去不同,现在的经济利益来得则更直接,开设武馆更像培训学校,按人头、月份和课时收取不同的费用,像一些武馆,一个学员练习蔡李佛拳等每月就收几百元学费,多时,一晚上习武的就有70~80人。另外还与学校、青少年宫合作,搞武术兴趣班,收取相应的费用。

李维安说,与过去踢馆来争取经济利益不同,现在表现为谁为“正宗”上,因为一旦谁获得“正宗”的名头,前来习武的门徒就会越多,收益也就越大。

据江门一武林人士透露,除了培训班的收费,在海外的收费更是“大头”,其中一些武馆根据习武人的基础不同,分设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每个阶段都可以收取一千至几千美元不等的学费,而现在像咏春拳、蔡李佛拳,其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背后的经济蛋糕也十分可观,一旦获得“正宗”称谓,在其招收徒弟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该人士认为,除了培训费外,现在的武术文化已经形成产业,相应的还有服饰、音像制品、参与收费表演等,都是一笔巨大的收益。

出路:各门派兼容并存

门派纷争不断,如何更好解决并传承和发扬岭南武术文化?佛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甘家康认为,每种拳种的不同门派,均是中国武术的瑰宝,无须争论谁才是“正宗”。

甘家康称,武术既可锻炼身体,又可防身,还能表演,这才是武术的真正魅力,各拳种各门派间应兼容并存、和气生财,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技术更上一层楼,也有助于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也有人士提出,与其“两春相争”,不如“共创一春”,共同做好咏春武术文化的传承。

李维安认为,习武要讲究“尚武”的本质,其终极目的是“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而不是把目光紧紧盯在“经济利益”上。

至于“正宗”与否,李维安称,与其为“正宗”闹得纷纷扰扰,不如“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李维安认为,咏春拳在争正宗的同时,却忘了李小龙,他是咏春弟子,但他却能融合咏春拳术,开门创派,创立“截拳道”。

不过,李维安认为,传承武术文化也要讲究经济利益,都不搞经营,也就没有人愿意推广,武术也容易失传。记者陈杰、陈家源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