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图书馆名著借阅率降低 “去经典化”阅读惹忧虑

www.fjnet.cn 2013-10-25 07:02  上官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名著地位“式微”惹争议 莫言建议多读经典作品

面对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现象,不少网友的态度显得比较乐观,他们认为,阅读本身就有娱乐功能,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发达的时代,有人愿以阅读作为消遣就已经不错了。

与之相对的声音则指出,经典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读几本名著,而是事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是一件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如果今天的人们拒绝阅读经典,无异于斩断了历史传承。

也有学者认为,一些名著与当代读者的“隔膜”同样值得关注。比如《西游记》,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叙事手法单调,情节营造重复,对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作者来说,显然缺少吸引力。《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所传达的某些价值观,带有明显的文化局限性,很难引起今天读者的共鸣。

对于现在的青年过于追求快餐式阅读、不注重中国传统经典阅读的现象,著名作家莫言并不赞同。他此前曾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幻想成分,比如《封神演义》里面的千里眼、顺风耳、天听、地听,在现代科学里面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东西,这些作品可以开拓想象力和眼界。中学生可以读一些经典作品,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有西方的经典作品。

提升“经典阅读”地位应给予一定阅读引导

在当代,如何发挥经典著作的作用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日前,在文学报社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共同主办的“人文精神再讨论”专家论坛上,山东省作协主席、作家张炜表示,阅读经典作品其实是人类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它关乎人的内在成长和完善。经典文学作品更加显示了固有的审美强度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性,为我们在困乏的时代提供慰藉,在充裕的时代提供激励。

有专家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说,真正的经典作品应葆有生命力,不能仅是一种文化记忆,应当采取当代富有生命力的形式传承下去,实现永恒和不朽。这就需要按照时代的已经变化了的精神、心理、人情风俗来理解经典。

也有学者表示,学校或家庭应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经典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虽然经典作品的文学魅力不可否认,但由于时代的隔膜,青少年阅读经典通常都是有困难的,包括在语言形式方面以及内容理解方面的困难。因此,需引导青少年了解经典的文化背景。比如读《尤利西斯》,就需要了解欧洲近代文学史,知道何谓意识流。所以,经典阅读最好有导读,掌握某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另外,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名著时也应尽量选择感兴趣的作品,避免随意抓到某个经典就读,最后却读不下去。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