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被孤儿”事件:达赖集团岂止是“道德荒谬”

www.fjnet.cn 2013-10-17 13:09  吴黎明 丁宜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吴黎明 丁宜)一直以来,达赖集团给自己披上“和平主义”“慈善”等能迷惑西方世界的伪装,但最近欧洲媒体披露的“被孤儿”事件则彻底揭开了达赖集团冷酷、伪善的真面目。

瑞士《新苏黎世报》近期报道,上世纪60年代,达赖集团出于政治目的,强行拆散藏人家庭,假造“藏族孤儿”让瑞士家庭领养,制造了令人发指的“被孤儿”事件。瑞士导演乌里·梅尔拍摄的纪录片《提比和他的母亲们》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口述,叙述了100多名“藏族孤儿”的不幸遭遇。

“被孤儿”事件虽已过去半个世纪,如今听来依然令人不寒而栗。真相虽浮出水面,人间惨剧业已酿成。所谓“覆水难收”,事件给那些“藏族孤儿”、给其家庭带来的精神痛苦没有尽头。

毫无疑问,如此“领养”严重践踏儿童权利,公然违背人伦道德,难怪瑞士《新苏黎世报》称之为“道德荒谬”。

但这岂止是“道德荒谬”!如此“领养”是人性泯灭,是丧尽天良!这在任何法治国家都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行为。

达赖集团为何这么做?这其中实际上隐藏了其精心策划的政治交易。梅尔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瑞士商人查尔斯·埃西曼的个人愿望是要收养流亡儿童,达赖集团的意图则是通过输送这些假孤儿“培养未来的民族精英”。从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与埃西曼的通信可以看出:达赖对骨肉分离毫无悲悯,而是多次提及“儿童交易”。换言之,领养是幌子,为“流亡政府”培养后备精英力量才是其真正目的。

达赖集团如何能做到呢?那就是操纵媒体,颠倒黑白。为掩盖其罪恶之举,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达赖集团利用媒体大做文章,为这肮脏的行为披上领养的“慈善”画皮,误导瑞士公众。制造“藏族孤儿”本已肮脏下作,却还要故作圣人,披着真善美的画皮,令人作呕。

善良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个活生生的藏族儿童,一个个尽享天伦的家庭,在他们眼里竟只是政治工具和棋子,可以肆意让骨肉分离。然熟悉达赖集团历史的人深知,达赖集团屡屡欺世盗名,“被孤儿”事件绝不是孤例。

“被孤儿”带来的恶果早已显现,不可逆转。据媒体报道,一方面这些“藏族孤儿”们忘记母语,难与生身父母沟通,不少人或放弃与父母相认;另一方面他们又没能克服文化隔阂,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于是,往日的“藏族孤儿”沦为双重“边缘人”。这些人吸毒者有之,自杀者亦有之。

让人愤慨的是,对于半个世纪前的悖天逆行,达赖集团至今装聋作哑,毫无悔意。瑞士媒体一直呼吁达赖集团道歉。虽然道歉不能弥补“藏族孤儿”及其家庭的创伤,但达赖集团至今连起码的姿态都没有。况且,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一旦被毁,将是永久创伤。事已至此,再怎么道歉也无法救赎其对众多“藏族孤儿”造成的巨大精神伤害。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被孤儿”事件是达赖集团对自己的藏胞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恶行,远非“道德荒谬”能蔽之。达赖集团必须给世界,给藏胞一个交代。

  • 责任编辑:刘玮  刘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