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包藏祸心
www.fjnet.cn 2013-10-16 06:58 罗 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开栏的话 近期,国际舆论唱空中国又变出新花样——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某些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中国吸引外资正在丧失优势,认为中国部分领域排挤外资、外商在华投资成本加大,并借中国逐步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大肆宣扬中国监管环境已经恶化。事实究竟如何?污蔑歪曲的背后究竟有何动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如何看待中国投资环境”系列报道,约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随着世界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员——外商投资企业又被有些利益集团盯上拿出来说事。据报道,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再度渲染“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认为中国排挤外资、外商在华投资成本加大、监管环境恶化、“超国民待遇”取消等,言外之意就是赶紧从中国撤资吧。 有关专家提醒说,中国一直在改革完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并没有恶化,此言说背后有因:金融危机使原有国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欧美等国家需要扭转国际投资流向,遏制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自己“再平衡”和“再工业化”争取时间。 【丧失优惠心存不满】 近期,一些在华外商企业不断爆出行贿、价格垄断、产品质量出问题等丑闻,也有一些企业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开出了巨额罚单。对此,有西方媒体不检讨外商企业自己的错误,而是酸溜溜地称:外企在华感到凉意,遇到了麻烦,受到了排挤。 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认为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的表述不够清晰,引起外资企业的过分忧虑;有的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薄弱会拖累其发展;有的只想获取中国的市场准入,不愿转让自己的技术和业务;有的认为金融等领域对外国投资限制太多。 此外,劳动力成本上涨,投资成本加大,也让有些外国企业感到头痛,它们慨叹道:“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难!”美国通用电气上层人士曾表示,在中国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最有意思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曾给予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虽然已取消好几年,但很多外企依然对此恋恋不舍,并不停地表示不满和抱怨。 【唱空中国拉拢投资】 如果说以前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外商企业既有利益受到挑战所致,那么此轮“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卷土重来,则有更深刻的背景。 “金融危机使原有国际产业结构产生松动,在重整后的国际产业结构下,欧美国家需要打击别人,宣传自己的优势,以争取资金和产业回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有关专家分析说,最近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是一部分习惯以邻为壑的势力周期性地唱空中国、遏制中国的又一题材,其真正意图是扭转国际投资流向,阻挠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美欧日的“再平衡”和“再工业化”争取时间。 的确,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为经济复苏加大了对投资资源的争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希望实现“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因此拿放大镜从中国这个吸引投资的洼地寻找出毛病并加以夸大,以达到让外商投资止步而回转向自己国家的目的。 另有分析指出,蓄意歪曲中国投资环境,也是有些外商投资企业打的一个小算盘:借此施压中国管理层以继续享受一些“政策红利”。白明说:“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没有之后,一部分靠优惠待遇存活的外企很难受。” 【调整心态适应新变化】 面对不切实际的指责,专家建议,我国有关主管部门除澄清事实外,还要加强练好内功,继续完善提升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引导外资企业了解中国的投资政策,适应投资环境的变化。 专家认为,当前首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要真正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简化行政审批,增加行政透明度,强化服务意识,为内外资企业投资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便利的政策环境。 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育本国企业竞争新优势,以尽快摆脱关键领域和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要让外商投资企业逐步认识到,中国还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有广大的市场,投资中国在未来还会有很多商机。”白明说。 面对中国投资环境改变的事实,专家们指出,要引导外企调整心态积极适应,要让它们知道,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投资质量,将能在更高层次上继续享用中国繁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本报记者罗 兰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