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长寿村被污染 大兴土木破坏养生天堂
www.fjnet.cn 2013-09-30 07:08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我来说两句
四、艰苦生活是巴马人长寿秘诀 繁华之后的巴马该何去何从 大兴土木,污水直排,汽车尾气,不仅是巴马的环境正在被改变,而巴马的原住民的生活也在被改变,如今巴盘屯117岁的黄卜新老大爷已经不再喝河里的水了,还有更多的百岁老人也被迫告别了以前劳作的生活习惯,而是在家里等着与游客照相合影。面对汹涌的人流,巴马这个养老天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也希望,那些盼望长寿的人们能够真正看到巴马人的长寿秘诀。 对广西巴马来说,这里最大的资源就是长寿。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将也将巴马定义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但调查中大量老人也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长寿,一方面是和这里的环境相关,另一方面,则是跟他们艰苦的生活相关。 记者:“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老人:“不懂,吃的随便,有什么吃什么,不挑吃的。长寿就好,以前连饭都没有吃很穷很苦的,上山去捡野菜吃,连油烟都没有,只有饭,拿水煮来吃了。” 在老人的厨房,记者也看到了他的午餐。 记者:“这吃的是玉米和大米熬的粥,都这样吃,只吃这个,吃点菜。” 116岁老人黄卜新的孙媳妇也告诉记者,老人长寿也和他多年的劳动有关。 孙媳妇:“老人现在116,就是106岁才不干活,就10年不干活。” 记者:“10年之前老人还在干什么?” 孙媳妇:“种田种地、插秧、耙田、种玉米、种稻谷。” 记者:“这都是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 孙媳妇:“是。养山羊、砍柴火、捡猪菜。” 而在坡月村菜市场,记者见到的这位100岁的老人,到现在都没有停止工作,每逢赶集,她都要从高山上走下来,买点油盐回去。 记者:“她家里是怎么一个情况?” 村民:“没有,什么都没有。有一个儿子,残废了,全部她养。” 而在附近的一个乡镇,记者也看到这样一个老人背着背篓艰难的走在山路上。 辛苦劳作的长寿老人 记者:“老人家多大年龄了?” 老人:“85岁。” 记者:“背这么多东西,这多少斤啊?” 老人:“50斤。老了,没劲了。” 记者:“您这背了50斤走了多远了?” 老人:“2公里。” 老人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背这么重的猪草来养四头猪,在她家里记者看到,她的丈夫已经残疾,儿子刚刚过世,孙女也得了一种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大肚子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都要靠这个85岁的老人来养活,他们吃饭的锅里只是一些简单的玉米粥,而她每个月获得的补助是200多元。 老人:“你看我的背上那个筐,就变成这样了。” 在巴马,他们就是这样辛辛苦苦的维持生计,才有了健康的身体,能够长寿。而如今,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崛起,这里也在快速的城市化,污染日益严重,生活环境急剧恶化,未来,这里是否还会维持长寿之乡的称号呢?很多患者都希望,当地能够认真考虑这些问题,而这也牵涉到巴马长寿之乡的未来。 半小时观察:不要成为破坏长寿之乡的历史罪人 这几天我们栏目连续报道了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这些长寿之乡正面临着被污染、被破坏的现状,这些地方都是我国历史上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长寿地区,我们不应该让它们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毁掉。习近平总书记9月7日在中亚访问时表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期待各地政府都能认真践行这一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 0929《经济半小时》被污染的长寿村—广西巴马 推广稿 主编:李想 记者:李杰 摄像:贡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