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广西警方端掉2个毒豆芽窝点 多头管理致监管不力

www.fjnet.cn 2013-09-20 06:43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在“粗壮水嫩、几乎没有根须”的外表下,一颗颗“好看又惹人爱”的豆芽竟然被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添加剂——6-苄基腺嘌呤(俗称无根粉)。日前,广西横县警方端掉了2个“毒豆芽”生产窝点,其销量占拥有百万人口的横县豆芽销量的三分之二。仅其中一个窝点从去年4月至今,就销售“毒豆芽”22.5万公斤。

据横县警方介绍,在今年“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出现在市场上一颗颗“物美价优”的豆芽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一是这些豆芽都为无根,与添加了无根粉之后豆芽的形态较为相似;二是售价低,每0.5公斤批发价才7毛钱。”办案民警梁育智说,正常情况下,0.5公斤绿豆可以产出4公斤绿豆芽,但添加无根粉后,其产量可达6.5-7.5公斤。正是因为产量上升,生产周期短,这些“毒豆芽”成本较低。

于是,民警顺藤摸瓜,掌握到县里分别位于横州镇环城西路某出租屋和横州镇谢圩街偏僻地段的两个豆芽批发商存在无证经营、给豆芽添加无根粉嫌疑的线索,随即展开行动。

“他们一般凌晨1点之后拿豆芽出来批发,卖完就走了。”一位办案民警说,那两个窝点人少地偏,给民警跟踪带来困难;而民警作为陌生人在批发市场里贸然出现,也容易引起对方警惕。

在对两个窝点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段时间蹲点调查和跟踪后,横县警方于7月23日对其进行了布控和查处,分别查获了培植在大塑料桶或塑料箱中上千公斤的绿豆芽和黄豆芽,这些豆芽经过批发销售之后流入到横县各个农贸市场和餐饮场所。

在环城西路出租屋现场,警方还查获了大量无根粉等化学制剂。作坊主刘氏姐弟后来承认,这些化学制剂都是生产豆芽时使用的添加剂。

事实上,在2011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就已明文规定包括6-苄基腺嘌呤在内的33种产品,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医学专家表示,这种添加剂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形作用。超量摄入容易导致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

因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刘氏姐弟于7月24日被警方刑事拘留。然而,另一家作坊主宁某却坚决否认其豆芽含有非法添加剂。

“当时没有证据证实宁某生产有毒豆芽,因此警方没有对宁某实施抓捕,而是搜集证据。” 梁育智说,由于广西没有检测机构,办案民警特地找来保温箱,装上查扣的豆芽样本,终于在一天内将豆芽样本送到位于河南洛阳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

最终,经权威机构反复检测和认定,两个作坊的豆芽样本中,均检出了6-苄基腺嘌呤等成分,确属问题豆芽无疑。结果出来后,9月6日,宁某也被警方刑事拘留。

受其影响,目前横县市场已经很难找到豆芽的踪影。一位摊贩告诉记者:“豆芽有毒,现在没人愿意卖了。”

然而,“毒豆芽”的发生并非个案。今年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青海省西宁市、陕西省华阴市等地警方相继侦破“毒豆芽”案件。记者采访了解到,豆芽从生产到销售链条上,涉及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造成“几个部门管不好一颗豆芽”的状况。

另一方面,办案民警也坦言,这类窝点大多位于偏僻巷道,如若没人举报,发现、抓捕都较为困难;此外,检测机构少、鉴定信息发布渠道缺乏也给警方办案增加了时间和经费成本。(“中国网事”记者覃星星 张捷)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