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雷语频出专家变“砖家” 影响公众信任混淆社会视听

www.fjnet.cn 2013-09-19 10:19  马学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社会公信受损 “砖家”如何正名?

今年7月,有媒体随机抽取2005名重庆市民进行调查,调查的主题就是关于“砖家”。结果显示,有八成受访者认为“专家”这个概念已经被用烂。

专家变“砖家”,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随着“专家”被污名化,“学者”、“大师”也迅速崛起,尔后被打倒。不过,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毕竟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专家并非真理的代名词,但掌握话语权的他们“随意表态,雷语不断”似有不妥,因为作为公众人物,随便的遣词造句都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

原本是没有“砖家”的,专家挨的“板砖”多了,才有了“砖家”一说。有评论称,长此以往,影响民众对专家学者之间的信任。失信容易取信难,一些“砖家”不管因何种理由抛出雷语,毁坏的都是绝大部分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做学问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

面对舆论的质疑,专家群体如何为自己正名,重塑话语权威和社会公信?在没有“最雷”之后“更雷”的“砖家言论”出现后,有媒体就质问:在那些“雷人雷语”的背后,是否有“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顾忌?是否患上“崇富病”?

对专家个人而言,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也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就学术圈来说,表达有时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

有评论称,面对愚弄公众的伪专家,真专家就不能始终保持沉默;当同行意见相左时,不能无原则地“一团和气”,而应鼓励一种相互辩论的氛围。只有专家们爱惜羽毛,学术圈自我管理,专家才能找回那份以真才实学支撑的荣誉感。(完)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