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智能门禁形同虚设 城中村过半铁门“关不上”

www.fjnet.cn 2013-09-13 12:31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天河村东出口,人们无须使用门禁卡即可随意推开铁闸门进出。

智能门禁形同虚设 天河村15分钟内131人进出仅7人刷卡

进出小区先“嘀”卡,随着智能门禁系统普及这样的习惯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当“电子保安”进驻到租户众多、商铺密集的城中村时,却变得“水土不服”。

日前,记者走访白云、天河区的两座城中村,发现尽管门禁系统已安装多时,但半数以上的铁门被人为地固定敞开,居民自由出入。

有专家表示,智能门禁系统需要持卡居民、物业公司、政府部门三方共同维护才能摆脱“虚设”困境。

现象一

垃圾桶挡尼龙绳拴

过半铁门长开不闭

今年4月,白云区松柏新村从“无掩鸡笼”开始了围院式门禁管理,社区横竖分布呈“丰”字形共有43个巷口,全部安装了门禁。然而,当记者在8月底沿中间大路进村,却发现尽管两边巷末已安装上道道铁门,只有西边临街的门禁保持关闭,东边的铁门要么被垃圾桶挡起来、要么被尼龙绳拴住,保持开启状态。在记者查看的22扇铁门中,有11扇铁门未能正常关闭,其中一扇铁门的门锁有被烧过的痕迹,已经失灵,街坊们不需拿出门禁卡,就能随意出入。

“装了门禁以后,拉货麻烦多了,要么得来回刷卡,要么得绕远路。”松柏新村老居民胡先生表示,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做印刷生意的湖北同乡,多年来他已经习惯在出租屋和铺面两头拉货或取货单,装了门禁系统让他很不习惯。今年4月媒体报道松柏新村门禁情况后,安保人员对铁门关闭管理更严格,因此,东边临街的铁门基本能常闭。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隐身天河区商业旺地的天河村。去年4月,天河村变身一座“围院”,五座大门把守全村,村中本地户口居民和外来租房的居民均办理了“门禁授权”,每天“嘀卡”出入大门。然而,当记者近日多次走访天河村却发现,五座铁门中,有3座的设备发生故障,南边2座大门电磁吸条一度失灵,北边1座大门弹簧被拆下,维修恢复后,居民又用尼龙绳拴住铁门保持开放。其余大门旁的铁闸在白天保持常开,居民们基本不需要“嘀”卡进出。天河村民赵先生说,去年4月安装门禁,头几个月确实起到了作用,但后来门禁系统发生了几次故障,加上村内商铺、待出租屋众多,为保生意一些人就把门拴了起来,到午夜才恢复关闭。

现象二

多数住户门前不“嘀”卡

等着别人帮忙开门尾随

前天下午2时许,记者到天河村社区居委会询问门禁监管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居委会为持居住证和身份证的居民办理“门禁授权”,并不负责日常维护,日常维护需要询问片区民警和保安。下午2时半,一位民警把天河村南面一座被绳索固定开放的门关上,并表示天河村人流量大,故障很难避免,但未统计过具体数字。至于平日大门的开闭则是由保安负责看管。

铁门关闭后,习惯自由出入的居民发现突然推不开门,有的人露出愕然的表情,有的人摸出钱包里的门禁卡,也有人尝试大力摇晃铁门。15分钟内,记者统计共有131名居民从此门进出,其中仅7人顺利“嘀”卡开门,有十多个居民尝试“嘀”卡却发现门禁卡早在8月份已经过期失效,尚未续期。更多人选择等待保安和别的居民帮忙开门尾随而入,最多时有21个人站在铁门两侧进出不得。熟悉路径的老居民则绕了几米从一旁的肉菜市场进出。

“实际上除了5个铁门外,不少人都习惯通过天河村的肉菜市场进出,到了晚上,铁闸也会全部拉开为夜宵摊‘让路’,方便招揽生意。”有居民质疑“围院”并不完善,且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城中村和一般住宅小区不同,这里不光有居民,也有食肆和商铺,而且白天出入的人络绎不绝,有犯罪意图的人很容易就能尾随居民进出,反而是前来拜访和做生意的人不方便。天河村聚集很多外来工子女,家长们确实担心孩子被拐带、家中被盗窃,但比起门禁,多设警力多巡逻起到的作用更大。” 在村口开杂货店的赵先生说道。

效果

“围院”后警情下降 小小麻烦换安全

记者从天河区了解到,“围院式”管理模式实施后,从2012年4月到7月四个月时间里,天河村的总警情下降了27.6%,而入室盗窃的警情则下降了46.7%。警情的下降是“围院式”管理带来的直接效果,而警情发生之后,“围院式”管理模式也在发生作用。在5月17日,一名入屋盗窃嫌疑人在天河村作案后逃至天河村牌坊时,由于没有办理居住证,无法刷卡出门被社区民警当场抓获。

“实质上居民没有意识到,小小的麻烦换来的是安全指数的提升,甚至是城中村环境、房租水平的提升,最终受益者还是居民自身,效果远大于弊端。”广州道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永快表示,城中村的门禁系统之所以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居民安全意识的薄弱有很大关系,应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对于刻意破坏门禁公共设施、损害公共利益者,须责令改进甚至赔偿损失。但李律师也表示,门禁建设初期更需要争取居民的理解,避免激化对立情绪。(文/记者方晴)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