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在反思“美国梦”中认识中国

www.fjnet.cn 2013-09-09 11:4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张慧瑜: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小业主的时代,20世纪的美国则是一个白领的时代,这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的观点。把美国梦放到美国具体的历史中来考察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式,那些看似好像普遍的东西和价值观,其实都是有美国特色的“土特产品”。比如美国梦产生于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新大陆,比如大众文化也是一种非常美国化的文化形态,包括摇滚乐、好莱坞电影等,还比如汽车文化也是很有美国特色的文化,美国又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这些都与美国特殊的历史和发展道路有关,并非每个国家都适用。

三、中国人的“美国想象”与“美国形象”

蒋晖(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去纽约学习了8年,后来又到夏威夷工作了两年,所以和大家比,可能多了一点切身感受。美国内部的差异性非常大,不知道中国当代文学对美国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这些差异。我们老是把西方想成一个整体,把美国想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差异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第二个感觉,我们现在再谈美国梦,方式可能会非常不同。也许在过去,中国社会本身没有严重分化,想象美国的方式大致相同,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社会分化严重,人与人差异非常大。我们有富人,有很多出了国的人,也有农民,有打工妹,他们对美国的想象会非常不同。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只有一种美国想象,而是有多种不同的美国想象。在讨论中国的美国想象时,需要对这些多样性进行阐释。比如,打工作家王十月写过一个小说《国家订单》,还获了大奖,他对美国的理解就和知识阶层非常不同。现在中国人的美国想象太复杂,学者可能有学者的美国梦,但很奇怪的是,我感觉中国的学者似乎没有想向美国同行学习什么东西,反而做的是一个美国梦。美国学者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说上课非常认真,中国的学者似乎没有把美国学者的治学精神、工作态度作为他们美国想象的一部分,却迷恋于资产阶级情调上的美国梦,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此外,在美国的中国人到底关心美国什么东西,他们不想回来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回来之后有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我在美国有很多中国朋友,这些人主要还是认同美国的教育体制,就像我们这些中产阶层,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体制比中国还是要优越一点,比如说教育压力小一点,创造性更突出一点,这是父母们考虑比较多的。另一方面,现在中国人出去以后,对美国的文化认同比较少,他们更喜欢吃中国饭,认为中国的传统很好,对中国充满信心。但只要你谈教育、谈食品安全,他们马上就不想回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一个整体的美国,美国好不好,每个人关注的角度都不一样,有的人关注教育,有的人关注食品安全,是很有差异性的。

王磊(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30多年来,在中国,美国一直是一个理想的、值得参照和追求的目标。比如说《中国合伙人》的主人公在美国明明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很悲惨,但当他回国之后仍然源源不断地把大批青年人输送到美国去。他们的意图在哪儿,是故意使坏吗?应该不这么简单。他们完全是为了个人财富、个人成功去忽悠那些青年人?也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仍然相信对美国的想象,对那种制度和价值观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不反思、不怀疑,他们的美国想象还是在一个理想、参照、追求的层次,其实质还是对美国梦的想象,而对其中的虚构性和幻想性却选择性地遗忘。

但是毕竟过去30多年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关于美国想象的虚构性和幻想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反思,这也是当代大众文化对美国的态度开始复杂起来的原因。今天我们对美国的态度,不再是单纯如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一味地相信,以及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而是有一种自我反思的冲动在里面。对美国想象的幻想性和虚构性的反思,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来讲,我们的一个时代课题就是如何超越美国想象。关于美国想象的理想层面和幻想层面都是应该超越的,那么这个超越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当代中国需要有一个新的世界史视野,或者一个新的中国梦,它的基础不应当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其文化与政治想象,而应该强调一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道路。我们要有一种新的中国想象,有一种反思500年来世界史格局的、面向未来的世界史视野,由此展开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创造。也许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对待美国的文化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国想象,但是二者间政治经济的根基却是不同的。两个30年过去了,我们需要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建立起真正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制度和新文化,从根本上真正超越美国想象,超越既有的、看似不可撼动的世界文化逻辑。

  • 责任编辑:陈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