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粉丝阅读”与大众文化需媒体和评论界引导

www.fjnet.cn 2013-09-04 16:15   来源:天津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粉丝阅读”的流行,折射出在文化领域中涌现一批脱颖而出的人物,他们在相关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亲民趋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粉丝”群也发生过一些有伤大雅的不良事件,例如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书首发仪式上,应邀出场的两位影视明星的两拨“粉丝”因争抢“地盘”而在场内产生摩擦,差点酿成群殴。由此,一些评论家在指出“粉丝阅读”与拜金、恶搞、违规炒作乃至损人违法等纠缠不清后,批评“粉丝阅读”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就绝对不是多余的了。

“粉丝阅读”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很值得探讨。在一些研究著作中,“大众文化”有其特定的范畴,主要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特点。据此,可以说,“粉丝阅读”与大众文化有很大面积的重叠之处,或者说,“粉丝阅读”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回望阅读的历史,“粉丝阅读”并不算是特别新鲜的事物,更绝非洪水猛兽那样可怕。西晋左思作《三都赋》,当时人们啧啧称赞,《晋书·左思传》记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宋代词人柳永善为歌词,《避暑录话》记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载“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粉丝阅读”自古有之,而且即使是今日最当红的作家、文化名人,也没有达到左思、柳永曾经达到过的受追捧程度吧。

林语堂说过:“我以为一个人能发现他所爱好的作家,实在是他的智力进展里边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面对“粉丝阅读时代”,评论界和媒体宜以大众文化的视角,积极引领文化消费,提倡读书明智、读书明理,使阅读者戒浮躁,淡时髦,去功利,少盲目,指导“粉丝”由跟风阅读逐渐转向个性阅读,并将兴趣阅读与意义阅读结合起来。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