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业内人士称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 不排除短期从紧

www.fjnet.cn 2013-08-27 09:57  王欣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积极因素是:1.抑制通胀,抑制扩张的冲动,信贷规模减少,降低杠杆,政府债务降低和房地产降温。2.促进存量货币的结构优化,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改变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由货币拉动经济为社会效率的提高。

而消极的因素是:1.在百业凋敝的惨淡经营形势下,从紧的货币政策会通过资金的传导机制向实体经济延伸,或成为压垮国内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社会资金价格提高,引起热钱涌入套利,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抑制。

从以上分析,货币政策将会回归中性,当然,不排除因规范表外业务短期从紧的可能,但总的基调将是中性的。

本届政府提出靠改革释放红利。可以预计的是,今后会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形成更多的市场调节机制,比如汇率形成机制、资产证券化、放开资本账户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范围等等,在货币、外汇、债券市场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交易行为,提高资金在市场上的利用效率。

但是,按照这样的改革方向,又会出现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与产业调整政策的矛盾,按照市场趋利避害性原则,必然使资金离开产能过剩的实业领域,投向房地产、政府债务领域。这就需要政府的力量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引导,近期出台的国办67号文件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十条意见”,全面阐述了引导货币资源向实业、三农、小微企业等转移的政策,解读这个文件,可用24个字概括:“市场趋势,产业导向,结构优化,稳进有度,效益考核,风险自担。”按市场规则,自担风险是关键。今后金融的投向完全以效益为中心,不要迷信国企、央企背景,只要有竞争力、有效益就支持,市场淘汰的自担风险。(王欣作者系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行长)

  • 责任编辑:林洪熙  陈瑜辉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