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师”通往神坛路核心要素:治病和预测未来
www.fjnet.cn 2013-08-23 07: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不为“大师”所惑需媒体公众合力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越来越便捷的媒介渠道,既造出了更多“大师”,也加速了“大师”们的灭亡。“大师”祛魅的速度早已今非昔比,当年何祚庥们通过五六年斗争才揭开气功师的本来面貌,但张悟本从被揭发到倒下只用了几个月,王林则是寥寥数天。就连因违建楼顶别墅而被牵出的“治癌神医”张必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愤愤地大骂“王林牵连了我”。 “最近冒出来的王林最多算个‘小师’。王林知道太招摇撞骗不行,所以刻意低调,因为前面的‘大师’下场他都看到了。”何祚庥说,如今的情况已经比当年好得多,不再需要科学家特意向中央打报告,媒体的曝光就足以将他们拉下神坛。 回首“大师”们的登顶神坛与跌落之路,人们往往感慨良多。而这条充满诱惑又贻害无穷的“神坛之路”,是否有办法根本断绝? 说起真正的大师,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乃是必要条件。“我们都很清楚真正的大师是怎样的人。”何祚庥说,“他们有战略思维,能够看到影响科学全局的大问题。有很好的科学功底,比如丁肇中的实验功底,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献身科学的志趣。那个年代不少科学界人士也希望一蹴而就,想靠气功做出成果来震惊世界,肯定是不行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在通向成功和幸福的坎坷道路面前,人们往往希望能有捷径。命运、风水、奇迹、“神人”,在漫长的历史中,都是国人迷信的重要元素。从皇帝到官员,从士大夫到老百姓,无论是阴阳五行、谶纬之学,还是长生不老、飞升成仙,都构成了中国“迷信传统”的悠久脉络。自王充写下《论衡》已有将近2000年,范缜的《神灭论》亦已问世1000多年,但迷信依然在中国的大地上“野火烧不尽”地繁衍生息。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大师”动辄拥有数万甚至数十数百万信众的状况已一去不返,但通往理智与科学的道路依然充满崎岖。 2011年公布的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因此,无论是教育机构、专业的科学工作者,还是国家政府机关、公众媒体,都有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常识的责任和义务。只要迷信的土壤还在,就仍有可能在未来滋生“大师”。 在采访中,何祚庥和张颐武不约而同地提到,在今天,在使用“大师”“公知”这样的词语时,人们的言语中都带有了一丝调侃和讽刺的意味。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方面,人们依然需要专业人士的意见作为参考,但同时,“大师”和“公知”这两个词曾经带有的“全知全能”色彩的褪去,也代表着民众独立、质疑精神的发展。 张颐武认为,要真正根绝“大师”现象的出现,重要的是在转型期的浮躁社会氛围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兜售着开光灵符的“风水大师”,还是叫卖着预测未来的其他“大师”,瞄准的都是人们焦虑不安、需要安慰的心灵。但如何祚庥所言,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并无捷径。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 制图:潘旭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2]揭秘王林身边的官场朋友 很多是贪官有的已枪毙
- [ 08-21]人民日报:“信念洼地”孳生“神功大师”
- [ 08-19]昆明“治癌神医”追踪:当事人曾为县政法委副书记
- [ 08-19]一风水网店售“灵符” 年收入近千万
- [ 08-18]国学大师:风水不能升官发财 应辩证看待命运
- [ 08-18]伪“大师”网店兜售“灵符”日进斗金
- [ 08-17]峨眉武术传承人汪键因病突然去世
- [ 08-15]西南财团赛穆雷首秀两盘过关 进16强战法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