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冷眼旁观中国学子海外游学热:市场火爆 乱象丛生

www.fjnet.cn 2013-08-15 22:54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国内游学市场火爆 乱象丛生

中国学子海外游学热的持续升温,使中国国内的游学市场随之日益火爆,但也乱象丛生。游学市场中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频见报端。

乱象一:游学项目价格不透明

目前,提供“游学”服务的主要有两类机构,一类是旅行社。另一类是教育培训机构和咨询服务公司。像新东方、环球雅思、金吉列等留学培训机构,都把“海外游学”的条目放在了网站上醒目的位置。

据了解,目前各种游学团的游学时间往往控制在4周以内,以2至3周最为常见。短短十几天的行程,报价却一般在两万元以上到5万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10万元。以目前最火爆的美国游学为例,完全相同的游学路线,同样的时间,类似的游玩项目,价格却千差万别,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差出两万元。

英国的游学项目费用则更为高昂,为期两周的英伦名校交流和英式生活体验游学营,不同机构报价从2.9万元到4.2万元不等,而普通的英国游有的旅行社报价只有2.03万元。

此外,用免费项目来作为旅游项目是游学团的常用手段。例如去趟纽约,游学团会组织孩子们参观联合国总部、中央公园、洛克菲勒广场、时代广场等免费景点,而纽约最著名的几大博物馆,因为需要缴费而被游学团主动忽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从业者透露,游学项目的利润都非常高,“比起机票+酒店的那一类产品,游学或者培训里的项目价格都很不透明,你说参观一下名校在总费用中算多少钱?你说听个老师讲课需要付多少钱?你说带着你做个游戏要花多少钱?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点评: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游学服务机构获取合理的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游学项目的价格不透明却令人生疑。古希腊哲人认为,正义就是给予每个人他所应得的东西。倘若孩子们享受到的游学服务之价值低于、甚至远低于其支付的成本,与此同时,游学服务机构获得的收益却高于、甚至远高于其提供的服务之价值,那么,正义之花只能在风中飘零了。

乱象二:监管乏力门槛低 层层转包责任难定

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四部门曾在2012年5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目前游学事务处于四部门共同管理的状态。

《通知》规定,组织主办单位应是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或者共青团、少先队与妇联组织。主办单位可以委托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承办,但通知规定,旅行社必须具备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方面的资质。主办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认真审查合作的境内外组团机构的资质”。

通知中并没有对游学项目制定相关监督标准,只要求旅行社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对教育培训机构等开设的出国游学方面未涉及,同时如何对境内外组团机构资质考核,通知也未做明确规定。

中青旅北京分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袁美姗表示,很多游学团的主办方是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不受旅游业管理条例制约,操作不够规范。行程模糊、成本不清,不仅给牟取暴利创造了空间,更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追责。

由于目前还没有严格的行业规范及市场准入等要求,有办理出入境资质的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做游学项目,一些没有资质的公司也通过合作等形式开展业务,而他们采取的最常见方法就是层层转包。例如,由于大批游学团在暑期集中赴美,很多旅行社因人力物力不足而无法承担所有订单,因此将其中利润低的游学团转包给“合作旅行社”或个人。这些承包者如果发现赚头不大,就将游学团再次转包给别人。经过层层转手,一旦出了安全问题,很难认定相关的责任。

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由于不具备操作旅行线路的能力,便把整个流程打散成众多小环节,就像建筑分包商一样层层分包。一条完整、流畅的旅游行程被分包给不同的机构来操作,由此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头绪太多,容易产生纠纷。由于孩子们很少有维权意识,因此问题也就被掩盖起来。

点评:看到上述文字,小编自己也不由得心惊:层层转包,到最后,家长们支付的资金有多少能花到孩子们身上?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发生事故,哪个公司会站出来负责?在这个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以下事实:只要人类还没有进化成天使,对人类活动的众多领域进行监管就是必须的。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