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科院专家:云南4年连旱几成定局
www.fjnet.cn 2013-08-02 20:48 来源:云南网 我来说两句
鸟瞰松华坝水库蓄水情况 张彤摄 提出建议 建生态补偿机制 或设资源环境税 “目前首先应解决各级干部对干旱危害性及长期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并尽快制定应对旱灾的长期规划,实施相关的治理工程,建立国家层面上的生态补偿机制。”郑晓云认为。 如何建立一个应对旱灾的长效机制呢?郑晓云认为,应对极端气候灾害长效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制度保障、财物保障、技术保障、环境治理等内容,“我们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这项工作。各个州市、县(市区)也应该尽快制定各自的方案。” 开展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他认为仅仅依靠云南省自己的财力和中央的临时补助,是无法完全解决云南当前和今后长期的生态修复、抗旱和旱灾的后期治理问题的。建议将国家框架下的生态补助机制的建设作为云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财力支柱,由中央政府协调建立国家层面上的生态补偿机制,目前重点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是珠江和金沙江两条河流流域。或者设立资源环境税,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根据各省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和责任,加大中央财政对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 “云南4年连旱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防止进一步的干旱及干旱修复工作不仅艰巨,而且影响到中国西南的生态安全。云南应当制定《云南干旱治理及修复工程规划》,并探索将其纳入国家规划的途径。”郑晓云建议,可以探索结合2011年国务院分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每5年统筹解决若干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时序,按年度安排投资数额。优先启动西部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将云南干旱治理纳入规划的内容。 一家之言 停止破坏森林资源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肯定与人类的行为有关系。”郑晓云认为,干旱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郑晓云说:“砍伐森林会导致水汽难以输送、难以形成降水、土地难以蓄水,于是持续干旱。目前,云南除了短期应急使用存储水和获取地下水源之外,还应该立即停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尽快修复被严重损害的森林生态系统。” 担心因干旱致贫 郑晓云等专家发现,持续干旱造成灾区水资源的极度缺乏和农业经济的大量损失,已经无法维持当地农民的生存,不少村寨的农民把外出作为解决生存的唯一途径。 专家组曾考察的昭通市是劳动力输出大市,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外打工,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抗旱救灾人力严重不足,又缺乏资金和物资,不能有效组织抗害救灾,为了解决吃水和生存的问题,不少村寨出现举家迁出到城镇打工,甚至是全村迁出打工的现象。 郑晓云分析称,云南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城乡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较弱。持续干旱,会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尤其是对农村居民影响较大,致使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中非贫困的居民陷入了贫困,贫困的居民更加贫困。 玛雅人被干旱击垮? “很多人认为不下雨就是干旱,下雨了旱情就解除了,这其实是个误区。”郑晓云指出,干旱就像一台大联动机,当一次特大旱灾袭来时,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深层次的、多方位的,它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也造成影响。 郑晓云说,有媒体曾经报道过一项研究重新定义了“玛雅之死”,研究大胆地提出:曾经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迅速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干旱。科学家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读”出了1000年前玛雅时代降雨量的变化。发现只要遇到“世纪干旱”,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玛雅人勉强撑过了前两次干旱危机,但当第三次大旱降临时,玛雅人被彻底击垮了。(统筹李荣 首席记者 邓建华)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湘黔鄂渝四地爆发旱灾 长江防总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 08-01]湖南省启动抗旱应急二级响应 抗击10年来最严重旱灾
- [ 08-01]中国多地遭受旱灾 11个省区市2711万人受灾
- [ 07-26]中国部分地区遭受旱灾 贵州遇50年来最少降水
- [ 04-19]甘肃春雨“贵如油” 严重旱灾仍将持续
- [ 04-15]山西多地发生旱灾 359万人受灾5.4万人饮水困难
- [ 04-14]汪洋在云南灾区考察时要求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