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时政 > 正文

中国经济开始换挡升级 从资源红利转向创新红利

2013-07-26 06:56:5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从“资源红利”转向“创新红利”

中国经济开始换挡升级

钟经文

一系列数据近期相继出台,显示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有喜有忧。

透过这些高高低低的数据,我们既看到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显示出宏观调控面临多个“两难”;也看到在传统动力日渐衰减的同时,新的引擎正逐步发力,并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表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正进入关键阶段、面临新的契机。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新常态

在一系列数据中,最受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二季度的10.3%逐步放缓至今年二季度的7.5%,引发了诸多议论。有观点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短期回调,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一个阶段,相应采取扩张性宏观政策,就可以使经济列车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但是,更深入地观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变化,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有所下降的前提下,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对于这一变化,我们大可不必惶惶然、茫茫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即便增速放缓,新的增量仍将逐年保持上升态势。随着就业压力及担忧的减轻,经济社会对速度放缓的容忍度也将明显提高。

历史地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

潜在增长率标志着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和长期趋势水平,因而不背离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就是“好的速度”,这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速度观”。

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国经济此前一直是速度效益型,一旦速度回落过快,长期积累的财政、金融、产能过剩等潜在风险就会突出显现,有可能引发经济大的起落。这几年我们一直讲“稳增长”,在增长阶段转换的特殊时期,“稳”的重要性凸显,同时有效保持必要的、可能的增长速度,其难度也随之加大。


速度“下台阶”水平“上台阶”

经济增长速度高到一定程度后放缓,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将发生相应改变,由此引出的问题和任务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国际经验看,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水平“上台阶”。同样,我国经济结构也将发生这样的变化,并在特殊国情、特定转轨条件下实现特色化变迁,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城镇化。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几十年内,城镇化的持续较快发展必然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工业化。我国工业化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提高我国工业化的水平和效率。

消费升级。当前,城乡居民对文化、环境的需求明显增加,对公共产品、社会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绿色产品、保健产品和服务产品受到广泛欢迎,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和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

技术创新。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产业发展等指标看,我国当前的创新水平比主要发达国家落后约30年。但从增长阶段来看却并不落后,与发达国家在历史相同阶段的创新水平基本相当,有些指标还有明显超越。随着体制完善和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将带动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此外,我国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把即将丧失“资源红利”的风险扭转为赢得“创新红利”的机遇,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的基础。


改革围绕新的增长点重点突破

可以说,“要不要改革”已无疑义,而“改什么”、“从哪改”、“怎么改”需要进一步增进共识。推进一项改革通常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化解一种矛盾可能触及诸多其他矛盾,不同群体有着不同诉求,成为当下制定改革策略、确定改革突破口的难点所在。

围绕新的增长点、抓住新阶段改革的关键任务,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统一,是成功释放新一轮制度红利的关键。从市场层面看,重点在于继续推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以土地、户籍、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促进土地、人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更顺畅地流动,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和利用。从政府层面看,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应该交给市场、企业、中介机构的事情交出去,政府则集中精力抓大事,将工作重心转向公共服务,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企业层面看,重点在于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营造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不断夯实和壮大实体经济。

实现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重要路径。继续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大多是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思路,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及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确定推动改革的有力支点。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相互制约又紧密联系,也就决定了改革必须由点及面、稳步推展,相互配套、循序渐进,把促进改革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这是所有改革的一条底线,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

(转自《经济日报》,有删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