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聚焦习近平改革思路:重树制度文明 汲取全球经验

www.fjnet.cn 2013-07-24 17:08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习总书记改革论述蕴含的战略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改革”成为强调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战略新思路,对中国改革目标模式设定、变迁路径选择和改革过程控制等顶层设计问题的系统性、规律性和有效性的思考不断清晰和深入。理解总书记的讲话内涵,有利于把握未来中国改革发展趋势,凝聚共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目标模式设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重树中国制度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这一目标模式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而达到的远景,是一种宏观和抽象的意愿表达,回答了我们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国的问题。改革目标模式设定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激起人们为之奋斗的热情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的本质和任务作了具体阐述。“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我们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 疆域版图辽阔,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巨大,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近代中国由于思想和制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制度文明的潮流,由盛转衰。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终于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制度更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其巨大的效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进一步完善中国制度,重树中国制度文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基石。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在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问题,都须放到共同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去审视。推进改革,我们要以国际视角和思维方式,着眼世界基本态势和时代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的互动中,从世界大国不同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竞争中,研究中国改革战略,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实现中国梦,要让全体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必须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稳步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变迁路径选择:以全球视角和历史远见把汲取人类成功经验和走中国道路有机融合,走中国改革创新之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向前发展。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理性引导改革潮流,探索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是政治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世界历史上堪称最伟大的中国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经济改革当量最大、全球影响最强的巨大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顺利达到胜利的彼岸,其中所蕴含的逻辑与规律亟待更深入的认识。制度的形成带着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特别是在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国家,制度演变更是如此。诺斯在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讲时指出:“离开了非正式规则的土壤,将成功的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式政治经济规则搬到第三世界和东欧,就不再是取得良好的经济实绩的充分条件。”世界上绝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制度形态,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少现代化发展模式,每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正式制度形态都与不同国家历史传统、发展水平、文化环境、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有机结合,铸造出人类发展的典范。如果新的正式制度改革失去与本土条件融合的基础,就会破坏原来的社会有机体的正常生命。今天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再到埃及的现实让我们更加警醒。中国漫长动荡史带给社会对国情的理解和对稳定的珍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浪漫的愿望不等于现实,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是对改革的干扰。卡尔·马克思经常引用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必须在学习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既要不断改革,更要不断创新。一要强调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须是自主创造的,是战胜并超越自我。如果改革创新所导致的结果是丧失自我,便不是改革创新,而是自我毁灭。二要强调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征,虽然要借鉴学习别人的东西,但其结果绝不能与任何已有成果雷同。因此,照搬照抄即使行得通,也不是改革创新,而是生搬硬套、拙劣模仿。三强调先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应符合世界文明潮流、体现时代脉搏,能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开创未来,而不是历史倒退。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传统,我国不仅产生了“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运河等伟大创造,更是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争,本身就是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中的改革创新。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对很多国家来说是一条捷径。但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简单的移植政治构架、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宏观的制度大多是不适宜的。所以必须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自主实践基础上对外来的经验进行取舍和适当的修正。制度先进与否,归根到底必须以它实际上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来衡量。实践是检验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唯一标准。

改革过程控制:讲政治、讲科学、讲艺术,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实施机制、完善动态纠偏反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要说今天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和挑战,只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也许一目了然。但是,怎么改革才是重中之重。这包括,到达胜利彼岸的过程中,如何既发挥基层首创“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权威的改革组织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化解阻力、凝聚共识、积聚正能量,如何把握好新与旧、破与立、废与建、稳与乱、动与静、快与慢等的均衡和力度,如何处理好战略和战术、政策和策略、节奏和分寸、手段和技巧、有为与无为等关系。这既需要激情,更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改革过程控制,既要讲政治,也要讲制度顶层改革设计的科学技术细节,还要讲艺术。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渐进式改革战略,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不作急功近利的承诺。利益矛盾的协调不是靠道德说教,根本手段是要靠社会整合和制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同时完成、一蹴而就,多领域同时爆发的改革会强化选择与后果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使理性的设计变得困难。因此,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规划,有序推进。要强调动态调整,实事求是解决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改革施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最初的设想。在看不准的情况下,宁可采取相对温和缓慢的改革步伐,尽可能地减少改革带来的阻力和震荡,同时也给不断调整改革结果提供时间、空间。

改革过程控制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良法、实施机制和动态纠偏反馈机制。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是改革的突破口,良法是改革的基础,要建立与中国发展和治理相适宜的法律制度体系。实施机制是改革的关键,法律如果不加以实施,无异于纸老虎,不足为惧。没有罚则的制度是无效的,没有激励的制度是低效的。建立动态反馈纠偏机制,重点要防止歪嘴和尚念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真正有序的改革也许是静悄悄的。(人民论坛 徐晓冬 北京大学立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近著《中国制度》)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