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GDP竞赛正在逐步转向

www.fjnet.cn 2013-07-22 06:35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二)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这是我们的环境压力——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受污染的耕地高达上千万公顷,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这是我们的资源瓶颈——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7%,2/3的城市缺水,年均缺水量多达536亿吨,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

这是我们的消耗排放——到2011年,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两亿辆,比1980年增加30倍,尾气排放总量增加14倍。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近七成,而且仍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这样的结论,不是来自某个危言耸听的环保组织,而是来自国务院授权开展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只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仍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不断加剧的污染,正成为河山不能承受之重。

上世纪的后40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发达国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转嫁危机,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有类似的可能。

本世纪最初10年是160年来最热的10年,全球温室气体含量今年5月达到数百万年来的最高点。尽管人均能耗远高于我们的欧美国家没有资格对我们说三道四,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内心深处的环境压力始终挥之不去。发展的权利不容剥夺,但发展的目的,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烫。

“美丽中国”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天比一天高涨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掷地有声的坚定话语,传递了中华民族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决心。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