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城市内涝问题凸显 排涝标准明显偏低成主因

www.fjnet.cn 2013-07-20 06:56  李绍飞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城市内涝的设计“沉疴”

今年大雨过后,成都的停车场成了小池塘,武汉大水漫城,广州多条道路变成了小河,耗资巨大的北川地震遗址亦被暴雨淹没。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多达642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凸显,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也不断遭受暴雨内涝灾害的袭击。

尽管每个城市汛情前都有预案,但内涝问题依旧,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老大难。

“我们的排涝标准明显偏低,很多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排涝标准只有一年一遇左右。”因此,在丁留谦看来,暴雨造成城市内涝是必然的。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近年来,多地开始加大投入,从去年开始,北京启动水利工程建设大会战,力争用4年时间,建成相对完善的流域防洪体系和水资源利用体系,全面提升首都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能力;逢雨就涝的武汉在《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十二五”期间预计投入资金53.6亿元,对中心城区进行大规模治理,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广州、沈阳等城市都投入巨资,力图解决这一城市管理的瓶颈。

但仍有一些深层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譬如,丁留谦指出,我国城市下凹桥的内涝积水问题非常突出,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加快我国城市排涝标准和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方面的技术工作。

他说,城市内涝是降雨产流、汇流与排涝能力矛盾的结果,减轻内涝应从降低降雨产流、汇流和提高排涝能力两方面入手。

雨水蓄滞是减小降雨产流、汇流的重要措施,包括湖面、洼地、草坪、透水地面、屋顶绿化、地下水库、集雨池(井)和平地蓄滞等,国外排涝允许平地短时间蓄滞雨水至某一深度。排涝能力应按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同时必须保证排水管网和排涝河道能力的匹配,加强对降低排涝能力行为的约束。

“解决内涝问题除了领导重视、城建与水利密切配合外,尚需通过立法来保障,应加快洪涝影响评价的立法。”丁留谦说。□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