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学生求职心切 相信“关系”易受骗

www.fjnet.cn 2013-07-16 19:16   来源:宁波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夏天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不少高校毕业生来说,走出校门后顺利找到工作并非易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就业、招工行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近日,宁海县人民法院梳理了最近一段时间就业诈骗案的审理情况,向社会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防范各类就业骗局。

求职心切,相信“关系”易受骗

吴某有个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经人介绍,吴某认识了一个自称极有“门路”,与省、市、县领导都有联系,亲戚为市领导秘书的男子葛某。葛某一口应承“帮助吴某女儿进政府机关”,并多次以需要送礼拉关系为由向吴某要钱。为筹钱,吴某甚至将住房抵押向银行贷款。在半年多时间里,葛某共从吴某手中骗取32万元。最终,葛某被宁海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通过类似案件,可梳理出一些清晰的特点:被骗者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同时坚信只要有“关系”就能获得好工作。而行骗者显然掌握了对方的这一心理,谎称有可靠“关系”,可满足对方的愿望,以疏通关系需要“办事经费”为由行骗。

最常见的行骗借口:收取保证金

在涉及就业的诈骗活动中,利用求职网络、散发小广告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借此向求职者收取保证金等费用,是最常见的骗术,占全部就业诈骗案的一半以上。

35岁的金某几年前曾到利比亚打工,他放出消息,称自己受某渔业公司委托,找人出国捕鱼,引诱40多人报名,并以收取保证金、介绍费等名义,诈骗17万余元。审理此案的法官分析认为,出国打工很容易让一些职业技能相对较弱的求职者动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挣钱相对容易的好工作,而出国打工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介绍费似乎顺理成章。

了解相关知识,识破各类骗局

宁海法院的法官介绍,其实,许多利用就业和招工进行的诈骗并无多大技术含量,稍加用心就能识别。在招工过程中,求职者首先应当摒弃“关系决定一切”的观念。另外,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向求职者收取保证金、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因此,以先交报名费、培训费、信息费等作为招工条件,十有八九不靠谱。

法官说,在收到招工等面试通知后,求职者应对招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查询。正规单位一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太可能以散发小广告的形式招工,如果对方将面试地点定在宾馆,而所谓的面试者却不现身,肯定是骗局无疑。此外,在找工作时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对方,防止因此被骗子控制,遭受意外和损失。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