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评论:“洋”药企涉贿说明了什么

www.fjnet.cn 2013-07-15 06:35  邹伟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由于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侦查,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它跨国制药巨头的显赫身份,另一方面因其商业贿赂行为曝光打开了一扇窗,使公众得以窥见药价虚高黑幕的冰山一角。

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部分高管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尽管比起本土一些药企赤裸裸用现金开路的方式,其行贿手段更为隐蔽,但其目的却没有任何差异——攫取更大的利润。

通过大肆行贿,外资药企打开了我国市场的大门,取得了强势市场地位,维系其高价战略。这可能封杀国内中小药企的生存空间,压制后者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长此以往,市场秩序必然受损,商业贿赂之风愈演愈烈。更严重的是,巨额贿赂费用最终都体现在高于成本数倍、数十倍的药价之中,转嫁到广大患者身上。

医药市场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市场,特别是在我国,终端消费群体——患者几乎没有选择权和定价权。用什么药、用多少药,由医生说了算;价格多高,由药企根据市场状况自行确定或者由政府行政定价;医院是药品的第一大销售终端。这样的市场模式造就了药企行贿的“黑色空间”,进而形成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以及部分主管官员利益均沾的“潜规则”格局,一齐吸着患者的血,饱了自己的囊。更可怕的是,左右医生开处方的因素不再只有科学的诊断和用药知识,还有更多专业之外的东西。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毋庸讳言,有此类行为的药企不只葛氏一家。在中国做生意就得懂中国的“水”,一些药企深谙此道。然而此次葛兰素史克被查,已透露出监管和打击力度收紧之势,对于跨国企业或国内企业都是一次深刻警示。

不过,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在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的同时也需反思如何祛除当前医药流通体制的沉疴,改变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模式,挤出药价中的“黑色”成本,引导药企把砸在行贿上的钱投向研发环节,用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让广大患者以更合理的费用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记者邹伟)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