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记者暗访揭买卖银行卡“灰幕” 警方:买卖卡都涉嫌犯罪

www.fjnet.cn 2013-07-14 07:5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一张银行卡五六百元

带网银和开户身份证信息

扬子晚报记者从店家那了解到,目前销售的银行卡形式多为一体式的,不光有一张银行卡,还可以包括开通的网银、身份证信息、开户资料,要价400-500元不等。

扬子晚报记者昨天先后联系了三个店家,其中一家店主则表示可以卖卡。不过,店主表示出售的卡都是已经办理好的卡,价格500元一张,带网银、开户身份证信息等。扬子晚报记者问能否指定开户名或开户地等信息,店家称其“又去不了外地开卡”,所以无法指定,办好的卡都是在广东开户的。

扬子晚报记者又问购买后何时能拿到卡?对方称,将以最快速度当天或者第二天通过快递发出,买家拿到卡的时间“最迟后天”。不过,当扬子晚报记者试图问更多关于这些卡的来源等信息时,这些店家就非常谨慎、不“搭理”记者了。

扬子晚报记者还通过一家号称做银行卡服务的网站客服QQ了解到,该网站出售的银行卡价格高达600元一张,每张银行卡包含身份证信息、开户资料和U盾。这个卡价格相对其他网店的略贵一些,不过客服人员表示可以指定开户地及开户名的。

网上卖的卡哪来的?

“买”民工身份证办卡有可能

如果买到的银行卡是真卡,这些银行卡又是从何而来?

在暗访中,卡贩子们表示,他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获取银行卡:一是以每张1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二是批量购买遗失或被盗的个人信息和身份证件,然后办理银行卡;三是通过在银行的“内部关系”搞定。

而另外一种相对常见的方式是:有的卡贩子到各个工地上以10元/张的价格向农民工借身份证到银行开户开卡;有些不发达地区要求不严的银行留个身份证复印件扫描就开卡了,以这些身份证开的银行卡便成为网上售卖的银行卡来源。

银行员工倒卖卡划不来

在探访南京众多银行的过程中,一些一线或中层管理员工都认为,银行员工如果介入到银行卡倒卖的利益链中,风险太大。“现在造假很难,加上盗用客户信息倒卖银行卡的成本很高——一旦被发现,对于银行员工来说并不划算,还不如做资金掮客获利多。”一位银行管理岗位的员工直言不讳地说,“克隆卡倒是听说过不少,但基本都刷不了”。

ATM吞的卡也不可能被卖

对于网上买卖的银行卡来源,扬子晚报记者提出了网友的一种猜想——如果ATM柜员机吞的卡,是否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得银行卡的一个渠道?

“基本没可能!”一家股份制银行专业人士分析,柜员机上吞的卡一周没人来认领,就会进行剪角或打孔处理以作废,而且这个过程都是双人操作、双人管理,后台都有记录,被吞的卡流失到外面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

谁在网上买卡?

网上购买非法银行卡

不乏企业避税及洗钱等

几位银行业知情人私下帮扬子晚报记者分析总结了上网购买非法银行卡的人群,大致分为五类:

一、有些企业为了避税或做假账等原因,非法虚开一些银行卡账号,将公司账号上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号上;

二、还有一些公司业务往来需要接受汇款、转账、消费、送礼等,又不想使用真实身份的,就去网上购买银行卡,便于转账;

三、从事诈骗、洗钱的犯罪分子,他们为了避开警方的调查,不会使用真实身份证开银行账户,必然会上网去买银行卡;

四、开信用卡套现的人;

五、网店店主。他们也是银行卡的主要购买人群。

在网上开店的话都要实名认证,有的店家在网上开很多店,不同的店用不同的银行卡,便于结账,而且新开一家网店往往需要开多个账户来炒作信用,不乏一些网店店主在开店初期购买大量的银行卡去刷信用。

事实证明,以他人姓名开设的银行账户确实为违法犯罪活动撑起了保护伞。

2013年1月16日,安徽省凤阳县公安局原局长陶勇受贿案开庭。检察机关查证,为躲避司法机关的检察,陶勇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居民身份证,并利用“章伟”的假身份开设了两个银行账户,其中一个用来存放自己的私房钱,另一个则专门用于收受巨额贿赂。然而,陶勇的“精明”终究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