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质疑 父母叹不忍告孩子
www.fjnet.cn 2013-07-03 08:29 赵晔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律师称属倡导性法规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市民也提出了像赵迎晨一样的疑问。这条法律中所谓的“经常”该如何界定?它是否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呢? 为此,记者向浙江吴山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关军求解,郑关军告诉记者,新法的出台实则是对某些忽视老人行为的一种提醒或约束,属于“倡导性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大。 郑关军表示,在实际生活中,即便孩子不常回家,也很少有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告上法庭。此外,即便法院支持了父母的诉求,由于新条款规定较为笼统,对那些“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也暂无具体惩罚措施。“该条法规中所谓的‘经常’并没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其实还是需要靠‘公序良俗’来约束和界定,法律条文也很难去硬性要求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时间间隔。” “随着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增多,亲情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将尽孝用法律来警醒,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据郑关军介绍,2012年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而对待老人的“关爱缺失”也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我们的一般感觉来说,法律总给人一种有棱有角的严苛感,但从老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条法规却显得很温情。”郑关军表示。 谈及“常回家看看”的话题,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也深有感触。“结婚生子之后,回家探亲的次数减少至半年两次或三次,很多时候是用打电话来替代探望,父母体谅,但自己还是无奈。” 王平表示,赡养老人一直是中国社会很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政府和很多社会团体也都在组建不同的机构来保障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但从精神上来讲,家庭确实是老年人获取心理慰藉的一个重要来源。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条规定就可以解决的。”王平告诉记者,该项法律对于不同人群是有不同的作用的,对于大多数成员来说,它还是发挥着彰显孝道和强调孝道的作用,这是一种鼓励措施,而不是一个制止和强制的刑法法律。 (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肖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3]探亲假跟不上“常回家看看” 基本形同虚设
- [ 01-21]"每年20天"的探亲假多数人不知 知道也不敢申请
- [ 12-29]“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专家称不能强制执行
- [ 07-09]“常回家看看”拟入法引发公众重新关注探亲假
- [ 03-03]传说有45天探亲假 专家说那是20多年前的"老皇历"
- [ 02-21]探亲假最长休45天引热议 专家:旧规不适应新情况
- [ 02-20]调查显示九成人不知道“45天探亲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