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社会 > 正文

微博乱想并非因微博而生 社会浮躁风气值得深思

www.fjnet.cn 2013-06-28 09:32  毛晓刚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社科院的新媒体蓝皮书25日一经发布,便引发热烈围观。蓝皮书指出,中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学历低、年纪轻、收入低等特征,青少年是微博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用户群,月收入5千元以下用户占92.2%。这样的研究或许不完全精准,但整体上还是具有参考意义,尤其是结合网络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微博热点三分之一出现谣言等现象,更值得深思。

毋庸置疑,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极为活跃的信息传播空间。微博用户到底是由什么人构成的,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也有必要特别关注。年轻人是其使用主体,这从日常的经验和感受中也可知一斑。而社科院报告则进一步提醒我们,微博上的确存在着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低龄、低收入、低学历,更关键的是,他们对社会有意见、有情绪。

微博上的言论、情绪、风气、倾向,并不是虚拟的,更多反映着社会现实。作为年轻人的天下,从这个窗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大部分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些网络舆情,以及背后所反映的集体心理和情绪,反映着他们对当下社会的群体性认知和诉求,应当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尤其是微博上时常弥漫出的虚假信息、负面情绪和不良心态,更警示我们,必须得去关注这些年轻人的现实关切。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有一个适应社会、自我成长的过程。在社会形态巨变、风气浮躁功利的当下,年轻人要面对太多的学习工作、生存生活压力,很多人产生失落感、被剥夺感、焦虑消极情绪。这种现实境遇折射到微博上,往往就是大量的情绪宣泄、围观恶搞、造谣传谣,助推习惯性质疑、否定和谩骂等不良风气。对此,我们不能任由那些负面消极情绪蔓延泛滥,也不能被其绑架裹胁。作为信息大规模传播的新兴渠道,微博有必要加以规范乃至约束,但要彻底铲除网络乱象,还必须从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中找对策,在社会基础上下真功夫。这恐怕有一个双管齐下的问题。

新媒体还在发展,年轻人还在成长,我们的认识和关注都要跟上。微博乱象,有其自身问题,但说到底,很多并不是因微博而生。现在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视解决年轻群体的生活生存问题,给他们多加些正能量。不如此,微博舆论场不可能有一个大的改观。不如此,未来的社会问题恐怕会更复杂更难解。 毛晓刚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