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判断经济形势好坏的临界值指标是就业
www.fjnet.cn 2013-06-24 13:09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只要就业稳住了,失业率没有上升,也就意味着“稳增长”已经实现了,而不论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 判断经济形势好坏的临界值指标应是就业的状态 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长期以来基本上都以“增长速度”为标准,即形势好坏是以速度来衡量的。一般认为,高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低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形势是坏的。我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7.7%,按照过去经济增速8%的经验临界值,市场的分析普遍很失望,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复苏乏力,似乎只有回到过去的接近两位数增长才是形势大好。这种以经济增速本身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经济增长函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其实,判断经济形势好坏的临界值指标应是就业的状态。只要劳动力趋向充分就业状态,即使经济增长趋缓下行,也说明经济形势良好。就业状态指标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更具有综合性,包含了经济增长、社会状况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信息,比增长曲线变化更全面地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趋势,为政府宏观抉择提供的依据更科学、更准确、更可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劳动力数量红利已经接近枯竭,而劳动力质量红利还未能形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1%,在经济体量更大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曲线已不是过去的延伸,而是形成了新的增长曲线,因为经济增长函数已经不一样了。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速会随之自然放缓,很难延续工业化初期那样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多年近10%的快速增长,今后很难再保持过去那样的增速。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弱,高投入、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来了。如果再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阶段的经济增速就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误认为经济增速趋缓下行是经济形势在变坏。经济增速在7%-8%之间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经济增速的参考系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从我国当前的就业状态看,宏观政策应“稳”字当头 从我国当前的就业状态看,尽管经济趋缓下行,但就业总体状态良好,说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变坏,宏观政策应“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照理说,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应当上升。但我国当前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并未出现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今年近700万大学生就业出现很大难度,而同时企业招工难也日渐显现,尤其是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严重短缺。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加速,青壮年劳动力占人口比重下降,20岁-39岁青壮年劳动力2011年比2002年下降了7%,减少到4.2亿人,劳动力可供量下降了。这说明了劳动力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越来越大。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下行,自然也会使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趋缓下行。这也意味着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支撑过去的那种经济增速。因此,从劳动力的角度观察,经济趋缓下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自然的结果。失业率没上升,说明现实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潜在的增长率。若是再施以人为的刺激政策,则相当于给经济打兴奋剂,导致经济泡沫化,带来虚假的繁荣,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劳动力是关键生产要素,也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其就业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增速的上限。不管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经济增长率不是取决于物质要素,而是决定于“可供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可供劳动力数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可由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来弥补,如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复杂劳动创造更多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靠宏观调控的应急政策可以解决的。其实我国的根本问题也就在这里。过去30多年的发展注重物质资本积累,而轻视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旦出现可供劳动力数量绝对下降,而劳动力质量又跟不上,经济增长放缓就不可避免。我国当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坎”上,劳动力数量优势迅速消失,而质量优势却未形成。我国经济增速为什么放缓了,而失业率为什么没有同时上升,其原因都在于此。 “稳增长”是必要的,其内涵是避免失业率上升 因此,从就业来观察宏观经济形势,比经济增速本身更具有逻辑的自洽性。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要顺势而为,要着力防止走老路,避免政策路径依赖,通过总量放松来追求以“量”取胜,改变过分注重增长速度的倾向。“稳增长”是必要的,其内涵是避免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以使结构调整在相对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以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个意义上,“稳增长”即为了“稳就业”,或者说,只要就业稳住了,失业率没有上升,也就意味着“稳增长”已经实现了,而不论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如果增长率在7%,失业率也未因此而上升,那也表明这个增速是合适的。 经济发展要从以“量”取胜转到以“质”取胜,实现有效增长,唯一的路径是结构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方式。稳增长,要从促进结构调整的角度着眼,只有与此相符才是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内容,任何偏离结构调整的稳增长都是要不得的。那么,在经济趋缓下行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出手去“稳增长”呢?关键看就业。只要就业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回落就没有必要草木皆兵。 当然,失业就业指标在统计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更具有长期意义的导向作用。正如前面所说的,就业状态具有综合性,包含的信息量更多。关注就业,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了增长,关注了社会公平,也关注了分配格局。从关注增长,转到关注就业上来,并把改善就业状态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也是促进结构调整的要求,因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