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社会 > 正文

高校毕业季30年变迁: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离别

www.fjsen.com 2013-06-24 12:13  姚湜 高楠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长春6月24日专电 (毕业季·文化访谈录)题:高校毕业季三十年变迁: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离

新华社记者 姚湜 高楠

校园越搬越远,校园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外的诱惑与压力越来越大。寝室楼下打包的行李、小饭馆里无休的宿醉、车站月台不舍的拥抱。年年相似又不同的六月骄阳,毕业季的笑靥和泪水,哪一年是你埋藏心底的成长,不忍回顾的青春?

1990年:舞会和纪念册凝聚离愁

1990年代的毕业季,是初夏黄昏的吉他和舞会;1990年代的离别,是没有手机、没有高铁的再见。

“当年毕业的时候,毕业晚会和毕业舞会是重头戏。在学校的小广场,每年毕业季,一些‘著名’的校园歌手就会举办‘告别演出’。伴着夜幕开始,特别火爆,我们会提前一两个钟头去广场占座位。”谈起毕业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吉林大学的朱静首先想起的是夏日黄昏的等候。

“记得一位歌手唱苏芮的《是否》,唱到一半就哽咽住,我们做观众的也都哭作一团。对集体的情感和毕业离别的伤感,“70后”大学生当仁不让。

今年39岁的王伟成是吉林省一所高校教师,1993年,他考入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在王伟成1997年拍摄的毕业照里,所有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列队站在教学楼前,老师和校领导坐在学生的前排,没有人有夸张的表情,也没有人有出位的动作。当时,只有博士生毕业才能穿学位服拍照,所以王伟成和他的同学们都穿着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留下在校园最后的合影。

在没有手机、没有微博、没有朋友圈的二三十年前,毕业纪念册是毕业生们最为珍贵的“念想儿”。在长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勋说:“我1999年毕业时,学校发了统一的毕业纪念册。我们就将各自的纪念册在走廊里一字排开,谁有空就去写,总会看到有人边写边哭。十六开的本子,每个人都要写两三页才行。因为觉得毕业了,相聚也难了。”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