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子工程频惹致死惨剧 光鲜表象难经考验
www.fjnet.cn 2013-06-24 1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反思可怕的城市“面子”工程 我们不希望各城市作出的防洪响应对策是新一轮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因为它们经不住风雨的考验,因为它们再光鲜也会暴露出问题 6月3日广州再降暴雨,致使地铁女保洁员王岳清行至天河区科韵路与北环高速桥下2米高一处涵洞时涉水坠亡。此消息立即受到来自中央及地方媒体的关注,大家谴责最多的是为什么年年受淹的这类涵洞迟迟得不到治理,非要等死人事件发生,城管等部门才出来讲话致歉,才痛下决心纠正此种状况,恰如同各大中城市在逢雨必涝、逢雨必灾的情况下才真正关注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本人除同意各大媒体的评论外,更感到担心的是,据此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很多,最可怕的是城市“面子”工程留下的隐患,因为这方面已发生太多惨案,还有更多不知道何时将到来的惨剧。 无独有偶,5月20日晚,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华茂工业园突发地陷事件,致使五位晚班员工顷刻被吞噬。面对如此显然的事故性质,横岗街道负责人立即表白称这“肯定是天灾”,后来专家组的调查结论是“地下排水箱涵老化破损导致土体坍塌”。此种解释哪还有半点政府工作失当、渎职的责任?长此以往,事故便不断叠加,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面对每年逢雨必灾的中国城市,国务院办公厅早在汛期前就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可事实上,自2013年4月以来,多省(市)在暴雨下已严重受灾,5月下旬的暴雨已使广州多个高校被淹,截至5月17日全国因灾死伤百余人……这些损失至少说明各地在执行国务院城市排水规划思想时行动不畅,城市系统存在缺陷,改变城市“逢雨必涝”局面任重道远。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形成因素很多,可认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造成城市暴雨内涝频发,提高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是防止城市暴雨内涝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是认识误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一般为一年一遇,但从大多数城市暴雨内涝频率看远不止一年一次,即按一年一遇设计标准敷设排水系统亦难具备排放一年一遇暴雨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城镇化使城市范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雨岛效应”,暴雨强度评价体系没有随当地降雨特征变化而及时更新,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标准不统一。目前城市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而城市防洪主要依据水利部门标准进行,因此面对城市暴雨,很可能出现水体顶托与倒灌现象,大大降低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效率。 对于国务院要求的城市暴雨应对策略,全国不少大城市已有积极响应:上海强调用现代化成果服务汛期安全;南京要科学分析研制汛情、雨情、水情;张家界市表示要围绕防范较大的流域性洪灾、山洪地质灾害,确保旅游安全。北京针对2013年是去年“7·21”特大暴雨灾害后的第一个汛期,正副市长一齐上阵,认为2013年北京极端天气发生率极高,降水量会偏多一至二成,因此北京已做了各大流域联合调度抗洪的准备。如今拒马河水静静流,但“7·21”十渡洪灾痕迹仍留在人们心中,北京国土局汛前也公布了2000个新的地灾隐患点及避险场所。可见,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城市在灾前便已开始了城市防洪忧患意识教育,它是城市进步的开始,它是城市真正的面子。 问题是,我们不希望各城市作出的防洪响应对策是新一轮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因为它们经不住风雨的考验,因为它们再光鲜也会暴露出问题。 平安是城市提供给公民的最基本功能,问题在于面对当下“风险社会”,不仅要求公民要有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更应警示的是各级管理者如何带头具备灾情忧患意识,如何在更高、更实的起点上认知安全城市本质的使命与责任,满足人们平安生栖的诉求是建设并迎来最恒久面子的重要标准。金磊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