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系边疆民族农耕文化的典范

2013-06-23 15:18:00 任维东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入列不易保护更难

这次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一大突出亮点是它成为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身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此前,哈尼梯田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湿地公园”、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等荣誉。

在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专家组组长、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眼里,他更看重的是“保护”。“我最关心的,是遗产区搞旅游之后肤浅开发和过度开发。” 史军超一直建议,梯田的核心区要严格保护,不开发旅游;缓冲区适度开发,辐射区着重开发,以此做到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并重,而任何项目的实施必须得到专家的科学论证。

研究发现,红河哈尼梯田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从古至今它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不仅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还依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生产功能。它既不像泰山、黄山等单纯的自然景观,也有别于曲阜孔庙、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颐和园等纯粹的人文创造,梯田充分体现了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和谐相融互补的天人合一精神,是人类文化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有专家指出,要汲取以往一些世界遗产开发过度的沉痛教训,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因此,既要维护好哈尼梯田的价值意义,又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及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生产发展。在旅游开发上,国家林业局生物多样性方面一位专家曾这样建言,哈尼梯田的旅游开发可以政府为主导,引入企业准入制度,同时引导老百姓把自己的梯田作为股份入股,让他们充分参与,激发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近几年来,从红河州到元阳县在申遗的同时,也在采取措施进行梯田的保护。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了退耕还林,使森林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积极推进沼气池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靠柴获取能量的情况;农业部门在梯田区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指导在水田里养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保护梯田积极性,使田里水源得到了很好保护。此外,在梯田上一些不太适合种庄稼的地方种植自然林木,特别是选用涵养水源好的树种,尽力保护它的原生态。

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一种责任,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如果急功近利,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或个人的一棵“摇钱树”,不仅损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甚至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红河哈尼梯田同时具备物质与非物质世界文化双遗产特征,一定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任维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